第四讲 概念和定义(第4/10页)

在第三种反驳中,我们可以看到,说理的“事实主张”已经延伸和转化为“定义主张”。说理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定义,第一种是说理的“必要定义”(needed definition),在说理中经常会有一些重要概念或中心词需要加以特别的说明或限定,一般的字典定义是不够的。另一种是说理的“争议定义”(disputed definition)。说理的“定义主张”就是对某种观念、价值、原则或重要概念提出看法,进行说理,这是一种关于“争议定义”的说理,也就是古典修辞四个争议点之一的“定义争议点”。例如,批评一个国家违反人权,那什么是人权和违反人权呢?人权只是生存权吗?违反人权是一般的警察暴力,还是国家对广大公民的统治暴力,如动用国家机器,剥夺公民们自由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基本权利?

“定义主张”的说理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设立标准,例如,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好公司应该避免环境污染、应该善待员工、应该有益于客户而不是唯利是图。第二个部分是用这些标准来衡量“定义主张”的对象(某某公司是不是一个好公司)。这是一个“定义主张”说理的例子:“海克力斯制鞋公司虽然没有污染环境,虽然生产了有益于社会的产品,但它并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公司,因为它没有能善待工人。”

这个定义主张的说理中有一个“省略三段论证”,那就是,“海克力斯制鞋公司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好公司,因为它没有能善待工人”。我们可以用图尔敏模式更详细地显示这个说理的结构,请注意,下面这个结构分析中的“保证”部分其实就是“定义主张”说理结构的第一个部分(设立标准)(参见第二、三讲中的图尔敏模式部分)。

主张(claim):海克力斯制鞋公司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好公司。

理由:它没有善待个人。

论据(grounds):它在亚洲国家开设的是“血汗工厂”,那里的工人工资低、劳动强度大,这样的工作条件在美国是不允许的。

保证(warrant):有社会责任心的公司应该善待工人。

支持(backing):善待工人不仅符合人道原则,而且对社会也有好处。只有当工人们的生活水准和品质得到提高,自由市场经济才不至于成为一种剥削和不义的制度。

可能的反驳(rebuttal):社会正义要放到具体的环境条件中去衡量,那些亚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不能与美国相比。在那些国家,海克力斯制鞋公司为工人们支付的工资比当地工人要高,不能说不善待他们。

在关于海克力斯制鞋公司的“定义主张”说理中,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直接有争议的“社会责任心”的定义(争议定义),第二种是对“善待”和“社会正义”这些中心词的定义(必要定义)。在说理中,这两种定义的方法和种类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大致有下面介绍的五种。

五种常用的定义方式

对概念字词的定义大致有五种方法。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也并非只有这五种,它们每一种都有用处,但也都有可能被误用。第一种是词典或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的定义。这是最一般的意义,对于说理来说,往往并不充分,要么太宽泛,要么太狭窄。例如,“粗俗”(obscene)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谈吐、举止等)粗野庸俗”,《韦伯斯特新国际词典》对obscene的解释是“冒犯趣味,肮脏,令人讨厌,遭人反感”。汉语或英语词典用来解释“粗俗”一词的说法,如粗野庸俗、肮脏、讨厌、反感,它们本身的含义都是模糊不清的,也都需要作进一步的定义。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对“粗俗”作了一个限制意义的规定:粗俗应由地方社群根据自己的标准自行决定,但是即使如此,对于哪些书籍因“粗俗”而儿童不宜,一直到今天还是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