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3页)

祝圆瞪大眼睛:“那你家里人呢?”正常不是应该先帮家里人吗?

徐嬷嬷嘴角含讥:“为了儿子连女儿卖出去的人家,有何值得帮的?”

祝圆:……

“不说这些不愉快的事。”徐嬷嬷刚才说话的功夫,已经将菜摆出来,将盛好饭的瓷碗放到她面前,催她,“姑娘快吃吧,天儿冷,菜凉得快,吃了伤身。”

“好。”祝圆接过碗,“你们也赶紧去吃吧,待会再回来收拾就行了。”

徐嬷嬷便顺势留了下来,让夏至俩人先去用饭。

祝圆端起碗吃了几口:“这里的厨子呢?”

“说是殿下带走了,只留了名二厨。”

“那往后就让厨房做呗,后边那几位美人,我还想交给你来管呢。”祝圆夹了块萝卜放碗里,“夏至谷雨她们太年轻,估计镇不住那几位。”

徐嬷嬷一想也是,福身:“那奴婢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然后询问她,“姑娘,奴婢能将旁边的茶房用起来吗?”

“嗯?”祝圆咽下嘴里食物,“不是在用了吗?”

徐嬷嬷摇头:“现在天儿冷,那两个小茶炉得暖着茶水,奴婢想再添几个炉子。”

祝圆眨眨眼:“炖汤?”

“诶,在府里的时候,那小厨房得紧着小少爷小姑娘的辅食,奴婢不好再去添乱。若是常来这边,奴婢便想在这边捣鼓捣鼓,给您调理调理。”

祝圆无奈:“你想弄就弄吧。”毕竟狗蛋把她送过来就是为了这个,不让她弄,也不知道狗蛋那小心眼的会怎样。

“诶。”

接下来徐嬷嬷便不再多言,在旁边帮着添饭上汤。

午饭吃完,祝圆在院子里溜达了会儿消消食,便让人将后院的四名美人找来。

祝圆开门见山:“说说你们擅长什么。”

“禀姑娘,奴婢擅琴。”

“奴婢擅棋。”

……

琴棋书画,各占一项。祝圆好奇:“你们的才艺都是按名字学的吗?”

执琴,也就是昨儿那名答话的清丽美人当先摇头,答曰:“娘娘挑了奴婢几个后再赐名的。”

原来如此。“我已经跟聊斋那边打好招呼,这几日你们过去跟着审稿部、校阅部学习一下,等这期《大衍月刊》上市,你们就要开始忙了。”

去聊斋学习?四人以为自己听错了。

祝圆却不管她们如何疑惑:“你们去了便知了。”然后打量她们,一溜的裙裳,崭新的,鲜亮的,衬得肤色姿容都极为出色。

太艳了些。

她皱了皱眉,又问,“你们几个会女红吗?”

四人点头。

“那行,这几日你们除了去聊斋学习,你们参考聊斋的书童服饰,设计几款女式的书童服,设计好了给我看看。”顿了顿,她强调,“画出来,要写实的画风。”

执画欲言又止。

祝圆会意:“什么叫写实?”

执画连忙点头。

祝圆笑了:“去找聊斋管事问。”

完了她便不再多说,只让院里一名小太监带她们过去聊斋。

她则留在屋里,开始做女刊的筹备工作。

首先,她得给刊物取个名字。

虽然她的目标是直指女性,可她不介意男人也看看,她甚至希望男人们能多看……倘若有那么几个男人因此刊而对女性多些尊重,那就是成功。

如此,这刊名,便不能太过女气。

男人素来好面子,若是太女气了,他们便不好意思看,看了也不好意思讨论——没有讨论没有关注,如何引发思想的变更?

祝圆咬着笔头开始想。

提起姑娘,她第一个想到的诗句,是诗经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是赞美、描写新嫁娘的诗句。出嫁是女人人生的一道坎,除了奴仆,但凡是姑娘家,断没有不嫁人的道理。灼灼一次,倒是贴合主题。

除了形容外貌,“灼灼”一词,还可形容才华。“英英夫子,灼灼其隽。”便是俊美有才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