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3/4页)

笑着看向保康。

保康:“……”

保康猛然想起来,他过了五岁的生日,也是正式读书的人了。

可是保康真没有总结过什么读书方法。

大眼睛一闪,面对哥哥弟弟们,姐姐妹妹们期待的目光,摆开姿势侃侃而谈:“论读书,方式是其一,还有一个,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神。

不能说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十二个时辰。但是时间这个东西,它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保康曾经听人说过,时间就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

还说,会读书的人,都是“挤”时间的能手。比如汉代的着名学者董遇,他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保康布拉布拉不大通话,那意思,对于农家子弟来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些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正好读书。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三余”、“四余”,也不止“八余”、“十余”。

保康说的兴起,慷慨激昂:“还有宋朝欧阳修先生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传说他经常利用这‘三上’时间看书或是写文章,效果极佳。”

众人:“……”

保成首先持有怀疑态度:“‘三余’读书的方法对于农家子弟来说,确实好。‘三上’,马上、枕上,姿势不对,而且在马儿行走时读书,对眼睛不好。至于更衣时间读书……不专注,不利于养生。”

保清笑得“意味深长”:“保康弟弟的鼻子最灵。”

保康:“……”

可是,哥哥弟弟们一起嘿嘿笑,四位公主一起嘿嘿笑,师祖和几位先生也笑。其中憨憨的胤祺还直接说道:“保康哥哥,臭臭。”

保康哥哥怎么能承认自己“臭臭”,保康哥哥绝对是香香的小美男子。

“那是你们不知道,传说欧阳修先生为了抓紧一切时间读书,他还发明了一样物事——冲水马桶。冲水马桶不是我们的马桶,是那种一按按钮,自己冲水的马桶。”

“就类似,宋朝的水磨。水磨,磨盘用水力驱动,不用牲畜,也不用人力,《水磨图》上都有……”

保康为了证明自己“香香”手脚比划,兴致起来直接画图,充分表达冲水马桶的技艺原理,类似水磨,类似利用风力行船的桅杆般的神奇。

不说其他人,就是师祖也惊呆了。

众人都以为,快乐大师这是一时说“三上”说漏嘴了,为了补上“三上”的可行性,急中生智,临时想出来的法子。

顾炎武捧着图纸,有点结巴:“水磨——不合适……”水磨虽好,但水磨用水,官府和作坊主将水磨开在运河边上,导致运河干涸,大船不能行走,周边农户没有灌溉之水,“冲水马桶,可以有!”

黄宗羲喃喃自语:“《水磨图》……”

《水磨图》的画面中,水磨作坊以及供官员们宴饮的酒楼,斗拱高挑,回廊环绕,栏杆的望柱头上有精美的装饰,作坊的主体建筑甚至做成了“十字歇山式”,其规格与宋代宫苑和权豪之家经常享用的建筑形制相同。

但同时,郊畿之外供运粮之用的道路和桥梁,异常坎坷狭仄。车队农夫们辗转其间的极其艰辛,尽在画中展现出来。

而水磨作坊里的人,共有三十多人,其中官吏的数量与劳作者的数量之比约为一比四,清闲的官吏人数所占比例大得惊人。

这幅真实反映汴梁城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当然不能和繁华太平的《清明上河图》一样广受赞誉,不说当时被禁,现在知道的人更是少,黄宗羲没想到,快乐大师小小年纪居然看过。

“水磨不可行,但冲水马桶,可以有。”黄宗羲想起农家茅厕到了夏天时候的“困难”,也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