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进士锅(第2/4页)

店里人手不够,司南都去了后厨忙活,从早到晚一刻都不得闲。

总店地方本就不大,一下子来了这些人,雅间坐不下,干脆在后院临时搭了几个草棚,摆上石桌石凳。

举子们不仅不嫌弃,还觉得颇为雅致,时常吃着吃着作出诗来。

唐玄下了衙,就在后院等着司南。

司南再忙都会亲手给他做晚饭,或者两张葱油饼,或者两碗白米饭,配上一盅荤素搭配的小火锅,饱腹又暖胃。

唐玄吃完,就在杏树下坐着,不紧不慢地给弓打蜡。

司南逮着工夫就会出来看看他,要么送两块甜糕,要么换一盏热茶,俩人拉拉小手说说话,甜得像热恋的小情侣。

偶有举子看不惯,露出鄙夷之色,说他们有辱私文。

不用司南开口,旁边的客人就怼回去了:“你们是外地来的,不了解状况,司小东家和燕郡王一路走来可不容易,俩人要是不成亲,咱们汴京城的百姓都不答应!”

举子闻言大惊,“那位是燕郡王?”

传说中一箭封喉、可止小儿夜啼的燕郡王?

京城举子笑而不语。

没跟小东家在一起的那会儿,谁见了燕郡王不是绕着走?如今呢,街边的摊贩都敢跟郡王搭话,郡王虽不苟言笑,却会停下点点头。

都是司小东家的功劳啊!

外地举子听得一愣一愣的。

不愧是京城啊,男人和男人都这么光明正大。

终于忙完了,司南沾了一身火锅味。

唐玄的洁癖症暂时关闭,牵着他的手往家走,边走边说家常话,又有种老夫老妻的味道了。

“官家说进士锅很好,酸甜苦辣四味,是求学之路,也是人生之味。”和司南在一起的时候,唐玄从不会惜字如金。

司南笑笑,“那我明日做一份,你送去给官家尝尝。”

唐玄点点头,又道:“说这话时欧阳大人也在,他对展板上的诗文很感兴趣,若有好的可拿去给他看看。”

司南面上一喜,“若能得欧阳大人青睐,对举子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我明天就让人整理出来,别管好的坏的全拿过去,兴许欧阳大人慧眼识珠,能看到寻常人看不到的优点呢!”

唐玄勾了勾唇,没纠正他的胡乱用词。只要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郡王大人都觉得百听不厌。

司南摇了摇他的手,“刚好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今日我听子虚兄说有些举子家境贫寒,住不起邸店,借助在佛寺道观中,三餐不济……”

唐玄点头,声音微沉:“虽然朝廷每年都拨钱拨粮,分到众举子手中却杯水车薪。若能考中还好,一旦落第,连回家的路费都难筹集。”

每逢科举揭榜,众人的目光都放在了那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上榜进士身上,鲜少有人关注那些“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失意之人。

每年落第举子千千万,不知多少人贫病交加,无钱回乡,流落街头,甚至投河自尽。

“我想了一个法子,从火锅店的盈利中拨出一部分钱,成立‘助学金’,专门扶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让他们吃饱穿暖,安心读书,可好?”

司南上小学和初中时,家里的火锅店还没开起来,父亲起早贪黑在街边摆摊,条件非常差。

学校了解到他的情况,除了原本就免除的学费和书本费之外,又免了他学杂费、校服费和餐费。

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司南很清楚,这在一个少年人心中埋下的是一粒怎样的种子。

唐玄停下脚步,看着他眼中晶莹的光,缓缓地说了声好。

他的少年,总是这般闪闪发光。

每一次,当他觉得少年已经足够好的时候,他总能变得更好。

***

司南向来有着极强的行动力,短短三天,不仅把助学金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还安排好了“学子公寓”提供给无钱住店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