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6页)

奶妈:“……”她不是,她没有。

王夫人今年三十二岁,十七岁那年远嫁长川府,至今满打满算已经十五年了。

在成亲第十个年头时,她因为一直没有身孕,被婆婆不喜。

好在相公对此一直没说什么,见她日益焦虑,专程带她回了趟娘家。回去后便怀上了现在的姑娘。

王夫人见妈妈还是没一点印象,又继续提点:“五年前我们回来时,只在兴阳府小住了几日,没来得及回商和镇。你那会儿还特别惋惜的跟我说,没机会回镇子偷偷瞧一眼长河大侠现在的相貌了。”

奶妈感觉夫人像被什么上身了一样,惊恐道:“……求求您别说了,真没这回事啊!”

王夫人满目错愕:“你真没一点儿印象?”

奶妈真的要哭了:“您还信不过我?我要是有一丁点儿印象,定然跟您说啊!夫人,咱们要不找先生来瞧瞧吧。”

夫人:“……”

-

苏苒之和秦无把主仆二人惊慌失措的神色看得很清楚。

她对秦无说:“那位奶娘不记得我爹,看来并不是所有离开镇子的人都能记得此事。”

如此一来,结果就十分明晰——

苏苒之和秦无对看一眼:“王夫人身上定有特殊之处。”

指不定他们还真能从王夫那儿找到一丝破局线索。

就算不是什么关键因素,好歹也能晓得亲爹为什么单单留下了她的记忆。

苏苒之感觉,亲爹布得局远远比自己想象的更为深入。

若是她没跟王夫人遇到,指不定就会完全错开她这条线索。

秦无显然也想到了这点,他敛了敛眼眸,心想,看来岳父完全不想让苒苒掺和进此事。

毕竟,苒苒遇不到王夫人的概率真的太大了。

能到现在这个局面,都是种种巧合碰撞之下的结果。

苏苒之见王夫人害怕归害怕,到底没有直接把所有事情全抖落出去,她便稍微安心了一点。

有些时候,人害怕到极致,会疯癫一般的寻找无数人求证。

那样声张下去,就算百姓们不认识苏长河,指不定也会因此而记住这个名字。

那样造成的后果绝对是苏苒之不愿意见到的。

但如果王夫人真的去找其他人求证,她和秦无也不会吝惜灵力,先击晕再说。

定然不会让王夫人把‘苏长河’的事情全然说出来。

甚至就连王忠立那边,苏苒之觉得都得想办法让他忽视掉‘苏长河’这三个字。

苏苒之低声给秦无说了自己的打算。

秦无眉眼里糅了一丝笑,应到:“善。”

-

他们俩站起身,收拾好衣襟。

苏苒之动作自然的帮秦无把领口抚平,完全没注意到某人幽深了好几个色调的眼眸。

然后同去灵堂那边。

喜丧的排场一般都很大,王老爷子的更甚。

此前在府城停灵过四天,这会儿回到商和镇,老家厅堂里安置一个灵堂,坟地再来一个灵堂。

曾受过王老先生恩惠的人,为了聊表诚意,都是来坟地这边祭拜的。

苏苒之和秦无走到附近,仆从也不问二人从何处来,便要引着他们去吃酒席,态度中没有一丝趾高气昂。

可见门风很好。

左右他们王家家大业大,王老先生生前又是大善人,经常接济一些吃不起饭的过路人,也算结个善缘。

仆从们此前收到吩咐,只要来吊唁的,都有一杯酒喝、一碗饭吃。

但苏苒之和秦无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她用家乡话说:“劳烦两位,我们有事找王二老爷。”

苏苒之的计划就是她和秦无给王夫人‘驱邪’,顺便打探一下具体线索。

但直接上门找女眷显然是不现实的,得经过王忠立这一关。顺便还能打消他对‘苏长河’三字的疑虑。

苏苒之能看出来,王忠立有很典型的文人特征——由一件小事会延伸出无数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