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连锁反应(6)(第3/4页)

拿破仑洋洋散散的,从社会,从法律,从历史,从很多个角度对他的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证。至于他的这次演讲,后世有这样的一句点评倒是非常的合适:

“拿破仑的观点和论证,在立论上,在逻辑上,在论据上都是相当的成功的,即使不能称之为完美,也应该称之为接近完美。但在真正的实施中,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到底谁有权力来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府到底能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主权。拿破仑开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那就是作为一个外国政府,越过当事国家政府,随心所欲地去判定,当事国家的政府能不能代表国家主权。这使得关于‘主权’的判断问题最后就变成了拿破仑靠着军事优势,说谁家的政府有主权,那家的政府才拥有‘不受干涉的主权’。于是‘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就被拿破仑随意的踩进了泥潭里……”

其实,即使在拿破仑发表这一演讲的时候,也有人看出了拿破仑的那些漂亮的言辞后面隐藏着的大炮。英国人事实上几乎是立刻就看出了拿破仑的论调后面的险恶用心。并且立刻加以反驳。

但是他们却立刻发现,他们在舆论战场上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困境,那就是他们的声音太小了,至少是在欧洲大陆上太小了,以至于在欧洲大陆上,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大家听到的只要渠道居然是通过法国人的科学真理报。而在法国人的科学真理报上,人们自然是读不到他们的整篇文章的,他们只能从科学真理报批驳英国人的文章中,看到英国人的一些零碎的言语。

俗话说:“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很多时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因为人民天生的愚蠢,喜欢听信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更有决定性的因素恐怕是造谣的人的嗓门和辟谣的人的嗓门,就功率来说,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家喊一嗓子,满城的人都听得见;你喊一嗓子,也就周围十多步距离内的人能听见,你要辟谣,怎么能不跑断腿呢?

所以在当时,整个的欧洲都在为拿破仑的“人权高于主权”论欢呼,尤其是欧洲的学界更是如此。甚至就连英国的不少大学里,都有一些学者真诚地站在了法国一边,认为拿破仑的观点更有道理。

法国人可不止是打打嘴炮。在英国人拒绝法国人的探视要求之后,又有一只船队在法国舰队的护送下,驶入了卡罗尔港。据英国人通过谍报人员弄到的消息,法国人一口气给爱尔兰人送来了一大堆的新式武器,以及一大批的军事顾问。

就在这次“自由航行”之后不过两天,在戈尔韦港外,英军的一条巡逻舰触雷沉没。美国人再次迅速的站出来,宣称对此负责。接着美国特使斯皮尔出现在爱尔兰,并且和统一爱尔兰人联合会的会长拉塞尔一起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在这份联合声明中,他们宣布为了打击英国殖民者,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对英国作战。

作为报复,英军开始在卡罗尔港外进行攻势布雷。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对卡罗尔港进行攻势布雷非常困难。因为爱尔兰人自己已经抢先在卡罗尔港附近布满了各种水雷。

是的,爱尔兰人自己在卡罗尔港附近布满了水雷。爱尔兰人当然不会自己封锁自己,所以他们的雷区中间是留下了一条安全的通道的。但是这条安全通道是怎么样的,英国人并不清楚。所以,英国人的布雷舰自己一头就撞进了爱尔兰人准备好了的水雷阵,然后,还没来得及往爱尔兰的港口布雷,自己就先被水雷击沉了。

不过爱尔兰人的这个创意也给了英国人不小的启发,英国人这会儿正担心不知道该如何应付那些没完没了的趁着黑夜跑到英国港口外面放水雷的说法语的美军,于是他们立刻就抄袭了爱尔兰人的创意,开始在自己的一些可能遭到袭击的港口附近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