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年月楼上皇薨逝(第3/8页)

上官灵犀拿着这三百两银子,把酒楼里需要的人都请好了,连桌椅板凳什么的都置办齐了。

酒楼里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之后,上官灵犀又来讨个名字。

恰好,这一天郑颂贤也在家里,夫妻两个一起在逗孩子玩。

听见上官灵犀说给酒楼取个名字,刘悦薇看向郑颂贤。

郑颂贤笑,“娘子,这是你的产业,还是你来取吧。”

刘悦薇想了想,“就叫年月楼吧。”愿年年月月,都能如今日这样,家庭和睦。

郑颂贤明白她的意思,一叠声夸赞这名字取得好,说是酒楼,却带些书肆的味道,那些外地来的客商和举子们,肯定喜欢。

上官灵犀去做了块匾额,挂在楼下。

开张那天,刘悦薇没去,让郑颂贤去看了看。开个小酒楼,也不是什么大事,除了魏氏和刘悦妍打发人送了份贺礼,别的人家都不知道,刘悦薇也不想声张。

上官灵犀一头扎进了年月楼,为了招揽顾客,他在一楼摆了个小桌子,自己亲自上阵,给来吃饭的食客们讲笑话、说故事,外头有人愿意来听,不吃饭也行。

渐渐的,大家都知道了,年月楼可以免费听说书,一些闲着无事的人就会过来看看,到了吃饭的时间,见年月楼的饭菜也不贵,就在这里吃饭算了。

上官灵犀把这事儿告诉刘悦薇,刘悦薇让他立刻改变策略,不再只做河间省和青州府的菜,增添京城这边的菜色,让客人自己点菜。

除了那些比较贵的菜,再备一些价格普通的饭菜,给那些普通的小商贩们吃。还有那些来听书的人,大堂里备上茶水,两文钱一碗,还有点心,需要的话自己花钱点。

刚开始,来听故事的人就是来听故事,没有几个人买茶水和点心。刘悦薇听说后,让家里几个普通扮成普通人的样子,去年月楼听书,然后买茶水点心,还给了上官灵犀打赏,说他故事说得好听。

有些人觉得自己整天白听故事,掌柜的仍旧和颜悦色的,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也开始买茶水买点心。那些有钱人家的闲散子弟也开始给打赏,甚至比着打赏。一旦牵扯到颜面,钱就不是问题了。

渐渐的,年月楼火爆了起来,它火爆的原因是因为掌柜的会说书。

为了留住顾客,上官灵犀也是愁白了头发。他肚子里的故事都快倒光了,要及时补货。为此,他开始每天减少说书的时间,一天两场,一次半个时辰。其余时间,来了也没有。

这世间的东西,少了才金贵。上官灵犀利用空挡时间,到处去找人拉闲话,听人家说一些陈年旧事,自己再润色润色,拿回来说给食客们听。

刘悦薇见上官灵犀一个人又要经营酒楼又要说故事,让他雇了另外一个巧嘴过来,两个人轮着说,单是一个人,累也要累死了。

这巧嘴原就是专门说书的,在酒楼里干总比在天桥底下强,好歹来的都是殷食人家的老爷少爷们,给的打赏也能分他一些。

在上官灵犀和汪彩凤忙的不可开交的途中,中秋节悄悄地过去了。

今年李太后没有叫刘悦薇进宫参加宫宴,但仍旧让人赏赐了两盘菜。刘悦薇孩子小,带进宫不方便,且她自己喂奶,不能长时间离开孩子。李太后想到自己以前把孩子丢了,最见不得母子分离,索性不让她进去,又怕人家说长乐郡主失宠,故而赏赐了两盘菜。

刘悦薇托魏氏往宫里带去了自己做的针线活,当然,她也给刘文谦夫妇各自做了身常服。

那头,刘悦妍的胭脂铺子也开起来了。但她总没个合适的掌柜,让家里奴才去吧,压不住阵,她自己去也不合适,故而胭脂铺子里的生意惨淡的很。

刘悦妍见妹妹已经把日子过好了,心里羡慕妹妹眼光好,培养出了两个大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