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公元前1756年(第2/5页)

波安瞪大眼睛,望着小姐,半晌说不出话。

最后他淌眼抹泪地离开,口中喃喃地说:“小姐在这种时候……考虑的还是大家。”

在田庄的管家波安把伊丝塔小姐的话传出去之后,整个田庄和作坊,甚至邻里们,都被震动了。

人们纷纷站出来,愿意为伊丝塔作证:

“当初艾里伽尔小姐出嫁的时候,我们都是亲眼见证的。”

“是啊,当时作坊还停下了所有的活计,为小姐打制了全套陪嫁的首饰,连夫人的不少旧首饰都熔了重新打,都给小姐带到了巴比伦去了呢。”

田庄上的瓦尔杜和阿姆图都没有资格为主人的婚事作证;但是作坊里的工匠们都是阿维鲁,可以作证。甚至邻居也都表示,伊丝塔但有需要,尽管开口,哪怕要他们去一趟巴比伦,这个忙,他们也还是会帮。

而伊南这时候终于开始着手为前往巴比伦做准备。

她先是去乌鲁克的裁缝作坊里,订制了各种颜色、各种装饰的帕拉装。为了这些衣服、布料和用以搭配的首饰,她又不得不额外订制了几只用上好松木打制的木箱。

然后她在作坊里放了话,要选两名工匠陪她一起去巴比伦,在巴比伦建立一个玻璃作坊的“分号”。

所有人都知道伊丝塔小姐这次去巴比伦前途未卜,原本属于她的财产没准很快就会另属别人。

但是工匠们出于一腔义愤,人人都争着要陪伴伊丝塔小姐前往巴比伦。也许最终作坊真的会易主她人,但是他们也觉得能追随伊丝塔小姐才是正确的选择。

伊南只得笑着向他们摆手:“大家别太紧张,我真的只是想在巴比伦建个作坊的小分号而已——专门做售前和售后。”

售前和售后——这些都是啥?工匠们都面面相觑。

最终伊南拍了板,选了两名年轻、家累不重的工匠跟随她前往巴比伦。

这两名工匠,一个擅长吹制各种玻璃器皿,另一个擅长打制各种金属首饰,现在渐渐有些无用武之地。伊南就把他也一起捎带上,一起去巴比伦。

同去的还有管家波安夫妇,贴身侍女阿普,还有几个做粗活的瓦尔杜和阿姆图。

他们随身携带的,除了伊南带上的衣服和首饰,一部分工具和材料之外,还有大约五千舍客勒的白银。

按照波安的说法,他们一行人就这样上路,就像一块香喷喷的烤肉被叉在叉子上招摇过市——这个时代大致算是太平,但是带上这么多的财物上路,总会惹人眼红。

最终还是中间商阿布替他们找到了解决方法:巴比伦有一个大商人从作坊订制了一大批玻璃杯。因为这种货品又珍贵又易碎,这个商人派了大量的瓦尔杜前来乌鲁克取货,并且亲自押运。

经过阿布牵线搭桥,伊南一行最终得以与这支商队同行,一路上即便有小股盗贼出没,看到他们这么多人这么大的阵仗,也就不敢打他们的主意了。

因为玻璃制品易碎,商队在路上走得极为缓慢,走了将近二十天才到巴比伦城外。

“小姐,您看,前面就是巴比伦的城墙了。”

波安伸手为伊南指点,伊南身后的小侍女阿普倒是先“哇”的叫了一声,惊羡之情,溢于言表。

伊南也感到挺震撼——在上一个时代,吉尔伽美什带着全流域上万民夫建起来的乌鲁克城,已经被后世誉为“万城之母”。

而眼前这座巴比伦的城池,比当初乌鲁克的规模还要大上好几倍。

城市由一道城墙环绕,这座城墙的高度比原先乌鲁克的城墙高上两三倍。它的建筑材料已经不再是陶砖,而是高大坚固的花岗岩——建城者从别处凿下岩石,千里迢迢地运来,再耗尽心力堆成这样巍峨的城墙。

而城墙的城门至少有十座以上,将城内与城外有效地联系起来。从城门中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