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公元前1756年(第3/5页)

伊南一想:这倒也确实有可能是“正义的七重门”形成的理由。

“但是,真的有人通过这个途径,见到过汉谟拉比王吗?”

希律想了想,最终一摊手,说:“事实上,我都不确定,王到底有没有见过通过‘七重门’到王宫来的人。你也知道,这些年,王并不总是在王城……”

这种“上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上诉者在见到王之前,首先需要付出大量的财力,然后是忍受精神上的折磨与羞辱——只要损失小于这些物质和精神成本,正常人都会避开这“七重门”。

至于真正忍辱负重,抵达了“七重门”的尽头,这些人也可能因为汉谟拉比王不在王宫之中,从而只能面对那些偏袒的、不公的,给他们造成了冤屈的王室礼官。

木星之神马尔杜克降下的“神谕”便也彻底失去了意义。

“听起来,这道‘正义的七重门’确实很可怕!”伊南托着下巴说。

希律望着她心里在想:……岂止可怕。如果伊丝塔真的要去闯这“七重门”,那他,那他该怎么办……

“对了,如果是没有钱的平民……如果是瓦尔杜和阿姆图,想要通过‘七重门’,会怎么样?”

希律失声道:“我的小姐,你这满脑子的,究竟在想什么?”

“只有阿维鲁和穆什钦努有资格通过‘七重门’,瓦尔杜和阿姆图根本没有这个资格。”

伊南恍然大悟般地点头:“我懂了!”

她明白了:这道所谓的“正义之门”是专门为自由民所设置,奴隶们根本没有权力通过这个渠道投诉。

而自由民中,又分为有钱的和没钱的,忍得了屈辱和忍不了屈辱的,运气好的和运气不好的——最终导致能够见到汉谟拉比王的人少之又少。

汉谟拉比自己,当然无法了解他治下的司法体系里,王室礼官掌握着多么大的权力,有多大的机会以权谋私。

她想到这里,对于这个时代的“司法公正”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了解。

下一步她该行动了。

于是她望着希律:“希律大人,您能不能带我去看一看这座‘七重门’?”

眼见着希律的脸开始扭曲,伊南连忙摇着手解释:“我没想去尝试通过‘七重门’,我只想亲眼去看一看。”

她身后那只虎皮鹦鹉在窗台上欢快地跳了两下:“看一看,看一看!”

*

巴比伦城里有两个制高点:

一个是敬献给木星之神马尔杜克的神庙;另一个是汉谟拉比的王宫。

两座高大的建筑分别矗立于城市的两端。

希律的“单身宿舍”距离汉谟拉比的王宫不远。他带着伊南出门,两人并肩行了不多远,就到了那座“七重门”的跟前。

这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通往王宫的宽敞大道,道上可以走车。

通道两边筑有矮墙。每隔数百步,从矮墙之中会突出一对巨大的门柱,柱上延伸出高大的门梁。门梁上贴着铁红色的陶砖,中间夹杂着宝蓝色和天青色的宝石拼出的花纹。

这样的门柱与门梁组合总共有七副——“七重门”。

整条道路庄重而森严,曲折向上。每一道门旁都列队站着好几名王宫卫士——“守门人”。

伊南仰头望着高处的汉谟拉比王宫——只见那座王宫几乎与神庙等高,或许还稍微低了一点点,但是汉谟拉比的野心一望而知,这位必然想要凭借着“神授”的王权统御他脚下的这一大片土地。

这条“七重门”的道路,正是对这种“高不可攀”的权威的一种隐喻。

远处有“守门人”看见了希律,笑着向他打招呼:“希律大人!”

“啧啧啧,希律大人身边竟然有女人,真是新鲜。”

“不过就算是您……您是知道规矩的……这条路可不是女人该来的地方哦!”守门人的眼光在伊南帕拉装里露出来的双肩和小蛮腰上瞄来瞄去,笑得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