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公元前1756年(第3/5页)

希律一怔,点点头,说:“除了我很小时候的那些……但那些,我也可以去阅读泥板仓库里的那些……”

他的话还没说完,年轻人突然抽了一口气,转头望着伊南。

他一双琥珀色的眼眸睁得圆圆的,望着伊南,眼中忽然生出狂喜。

“老天啊,我真的相信这世上有神明存在了。”希律忍不住抬起头,“如果没有神明的存在,为什么世上会出现你这么聪明的人?”

任何新的案件,只要能够类比以前汉谟拉比处理过的案子,就能够参考以前的判决。

这样他就完美解决了“依据”的问题——毕竟汉谟拉比当政多年,以前解决过的案件有过很多。所有这些案件都被作为王的“伟绩”在泥板上记录了下来。

凭借希律的记性,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将眼前的案件与投诉,与以前汉谟拉比的“判例”相比照。从而借助以前的判决结果,推导出适合当前案件的判决。

“这怎么是我聪明啊?”伊南笑眯眯地说,“明明是你自己想到的呀!”

“遵循先例”确实是希律目前能够使用的一个好法子,至少给他提供了一个拿得出手的“依据”,即便有人质疑反对,但也有汉谟拉比站在希律的背后,做他后盾。

现在的问题实质上就变成了,汉谟拉比以前判定的那些案例,是否真的就“公正”。

但眼前已经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相信在具体实操之中,希律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

当天,汉谟拉比召见了王室礼官们,并当众宣布了他重建“正义之门”的决定。

汉谟拉比直接公布了他的决定:“正义之门”将由希律主持,希律既然出任这个职务,就有权力将此前礼官们的决定都推翻。

这引起了礼官们的普遍不满,当即有人提出,希律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穆什钦努,并不具备王那样神授的权力,理论上是没有资格去判决世事是否公平公正的。

但是希律思考了一夜,又受到了伊南的点拨与启发,早已想到了应对之辞,当着汉谟拉比的面有条不紊地说出来,立即将所有质疑他的人全部驳倒。

连汉谟拉比都连连点头:“还是希律想得周全。”

“以本王以前做过的判决作为准绳,对于相同和类似的案件能够沿用王的判断。如果遇到新的,王此前从未判定的案例,那么希律就再将案件禀报到本王面前来,交由王根据神明的意旨做出裁定。”

“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汉谟拉比顿时拍板:“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就这么决定了。希律——”

汉谟拉比突然想起,昨晚举行宴会时,他满心想让那个来自乌鲁克的伊丝塔小姐从他的儿子们当中选择一个做丈夫;那姑娘却掉头就跑去找希律去了,之后再也没有在王宫中出现。

于是这位巴比伦的王小心翼翼地问:“希律,昨晚,伊丝塔小姐是不是去找你了?”

希律诚实地回复:“确实,伊丝塔小姐昨晚通知了臣下关于重建‘正义之门’的决定。”

汉谟拉比精明的眼光始终在希律脸上晃来晃去,向从他脸上看出:这两个年轻人是否有了什么“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汉谟拉比没能看出什么来,于是又追问了一句:“那么,伊丝塔小姐通知你之后,她又在忙什么?”

希律非常诚恳地回答:“回王的问话,伊丝塔小姐在通知小臣此事之后,就去筹备重建‘正义之门’的事了。”

“她说她打算为此专门收购一座陶砖场,她说,她想要生产一种,能像玻璃一样表面闪闪发光的陶砖,用它们来装点王的‘正义之门’,让这座象征公正的城门,永远成为巴比伦人希望的象征。”

“这——”

这连汉谟拉比都没有想到:那个小姑娘亲手打坏了“七重门”,自告奋勇承建重建的“正义之门”也就罢了,谁知道她竟然还为此专门买下一家陶砖场?要专门为“正义之门”烧制一种特殊的陶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