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公元前549-540年(第3/5页)

伊南满意地点头:她很清楚,居鲁士与其他的“征服者”们有所不同。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征服,同时他宽容。

他推翻了当年曾经迫害他的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将其从米底王位上拉了下来,却以德报怨,让老国王留在他的王庭里颐养天年。

曾经与他为敌的吕底亚王国,最终被他征服。但是吕底亚的国王却始终得到了一位帝王应有的待遇,居鲁士甚至将吕底亚国王提出的建议一一采纳。

他的大军过境,不屠城、不残杀、不滋扰百姓,他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与信仰,他名下已经拥有了一片宏大的版图,可是这些地域的文明,并没有因为他的“征服”而受到打扰。

这是伊南对居鲁士最为佩服的一点。

甚至她有时会认为撒尔都未必能做到像居鲁士这样。

“你确实配得上‘居鲁士大帝’这个称呼。”伊南由衷的赞许。

居鲁士抬起头,双眼亮亮地望着她,仿佛是一个谦恭的晚辈意外地得到了长辈的赞扬。

谁知伊南接下来口风一转:“但是,你要知道:巴比伦人永不为奴。”

居鲁士微微皱眉:“但巴比伦人事实上奴役着很多外来的民族。”

伊南笑笑:“你是说的犹地亚人?”

她倒没有认为巴比伦如何“奴役”了犹地亚人,但是把人拘在巴比伦,不让返乡,一留就是50年,两代人——这确实不太好。

“我可以释放这些犹地亚人,让他们回乡。”伊南平静地说。

居鲁士一喜,然后眉头一皱。

一喜,是居鲁士真心为这些终获自由的犹地亚人感到高兴;

眉头一皱,则是他觉得,又少了一个与巴比伦人为敌的理由。

“今天我来,就是想要和你商量一下,如何解决这场战争的。”

居鲁士颔首:“我洗耳恭听。”

伊南猜测居鲁士的打算:征服巴比伦之后,将这片土地封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将有功的重臣分封在此,同时扶植当地势力,巩固波斯帝国在此的统治。再促进帝国内部的往来交流,将之打造成为一个强盛的强大帝国。

这和撒尔当年的想法何其相像?

但是伊南的底线是,巴比伦王国可以成为波斯帝国的“兄弟之盟”;波斯帝国与任何国家发生战争时,巴比伦都将保持中立。

两国若是能结盟,她将放开与波斯帝国之间的边界,促进双方的往来,双方相互给予“最惠”待遇。

“以前米底的情形您多少也知道一些,如果少了巴比伦这个贸易伙伴,王国的发展会举步维艰。”

居鲁士很明白这一点,富庶得流油的巴比伦,也正是他不惜发动庞大兵力入侵的理由。

“这样做,会令我很为难。”

在伊南面前,居鲁士完全不用隐瞒他的心思,因为双方都是统领国家的王者,对于如何平衡国内的势力,两人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障碍。

居鲁士攻打巴比伦,无功而返会令他无法向波斯军方和波斯国内势力交代。他需要的不止是贸易带来的实在好处,他还需要征服的名声。

伊南点点头:“我理解。”

“因此我可以让出巴比伦的王位。”

伊南这句话说出口,居鲁士震惊地望着眼前这位“姑外祖母”,半晌,一句话都没能说出来。

“巴比伦王国,不再以‘巴比伦’为名,从此改名为‘迦勒底’①。”

“这个国家也不再以‘王国’作为政体,国家将秉承人民的意志,由‘公民大会’和‘长老院’两个决策机构共同行使原本属于国王一个人的权力……”

居鲁士越听越觉震撼,他支起耳朵,仔仔细细地把伊南的每一个字都听在耳中,飞快地思考。

伊南所说的执政形式,并不算罕有,希腊的各个城邦、海洋对面的迦太基……都有以“元老院”为领袖执政的“共和”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