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公元前47年(第3/5页)

今天这座建筑终于向维特鲁威敞开了大门,他没再客气,伸手去架上,随意抽取了一卷羊皮纸绘制的卷轴,缓缓打开。

伊南就在他身边,笑得有些狡黠。

当这幅卷轴在维特鲁威面前一点一点地展开,他突然倒吸了一口气,认出了卷轴上画着的城市:

“这是巴比伦的全图?”维特鲁威问。

图上绘着一座庞大的城市,拥有数座极其宏伟的城门,和一座通天的高塔。一条大河横穿整座城市。维特鲁威一眼就认出,这是迦勒底共和国的首都:巴比伦。

但是他不敢肯定,因为那上面的文字是:楔形文字。他完全读不懂。

“你看看,这两边的书架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伊南见他面露难色,微笑着向他提出建议。

维特鲁威抬起头,这才发现:这座大厅里书架的设计构造完全是对称的。再细看,连书架上放置的卷轴仿佛都放在完全一样的位置。

于是他迈步走向对面,在刚才相同的位置,抽出了与之对应的一枚卷轴,小心翼翼地打开。年轻人顿时发出一声欢呼:这是一幅完全一样的巴比伦城市全图,唯一不同的,是卷轴上所有的注释都用的是希腊语。

他惊讶地抬头,望着伊南,只见对方正向他点头,证实了他心中的猜想:这是一座,用楔形文字和希腊语两种语言注释的,迦勒底建筑图书馆。

维特鲁威激动地开始寻找希腊语的索引,越看越是激动——只见这里保存了几乎所有迦勒底大型建筑的建筑图纸、力学分析、工程算式。大到巴比伦的通天塔,小到普通城市里居民日常使用的汲水井和排水口……这里竟然都有记载和图样。

“这些……都是真的吗?”维特鲁威语无伦次。

他少年游学时曾经亲自前往迦勒底,在那壮丽的城市面前叹为观止。可是他从未想到他能接触到这些伟大建筑的图纸——更何况,迦勒底的建筑,与他所学,承袭希腊建筑的那一套,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实用性的角度,又很有些不同。

伊南把他带进了一座真实存在的宝库。

“啊我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维特鲁威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这一点。他捧着索引,修长的手指在卷轴上点点,已经在心里拟出了一个阅读次序。他迅速搭起木梯,攀上书架,抱了好几卷卷轴下来,堆放在大厅正中的书桌上,开始阅读。

这时,他已经完全将伊南忘在脑后了。

他完全忘了是谁把他带进这座宝库的,忘了自己身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里,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第六军团的首席工程师,他肩负着军事要职——他已经将一切都抛在了脑后,他完全将自己沉浸在迦勒底那灿烂辉煌的文明之中……

伊南轻手轻脚地走出这座大厅,向守门人低声吩咐几句。

亚历山大图书馆里这座神秘的大厅,是巴比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备份,除了备份之外,为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伊南还特别安排,请译者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把这些都翻译成了希腊语。

这个备份场所如此重要,以至于伊南听说了亚历山大港战役的消息就直接赶来了。

在此守卫这一份“备份”的守门人已经在此多年,对亚历山大图书馆和整座城市都熟悉无比。不费多少工夫,就将伊南需要的东西都送来了。

身为罗马军中的工程师,维特鲁威除了拉丁语以外,可以非常自如地阅读希腊语的书籍。再加上这又是他本人的兴趣所在,维特鲁威一边阅读,一边随手伸向桌边,似乎想要把看到的一些内容记录下来。

他伸手触及一件东西,一抬头,竟然看见书桌边竟然多出了一卷又一卷的空白羊皮卷。一只盛满了墨水的透明玻璃瓶正摆在桌角,旁边是数支从新到旧,磨损程度不同的羽毛笔——这里的主人太细心太周到,因为不知道他习惯用什么样的羽毛笔,干脆每样准备了一支,一起送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