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3/3页)

但是这个模式巨大缺陷在于,它不能作为支柱产业存在。

军械只能提供给军队这个特定群体。也就是现在大明境内局势动荡,军械的消耗非常巨大,所以才有了一小群高薪阶层。

若是数年后内外奴贼全部平定剿灭,那军械的需求将会急剧下降,这些匠户们的消费能力也会迅速萎缩,这都是显而易见的结果,除非像后世某大国一样四处挑起战争,然后贩卖军械牟取暴利。

至于建立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支柱性产业,崇祯还没头绪,前世他既没经商也没当官,对这方面欠缺了解。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每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到了某个时刻自有天才横空出世,去解决这些现在看来很棘手的问题。

现在崇祯要做的是,既然看到了中产阶层的好处,那就想办法扩大这个群体的规模,让更多人从中受益。

靠投资来拉动消费,至于资金的来源吗,只有崇祯的内帑了。那些豪门大户都是把银子藏在地窖里,最后便宜了别人。

这些人消费的主渠道就是青楼。酒楼都赚不到他们的银钱,人家自家的厨师比大酒楼的水平还高,没必要去酒楼花钱。

王承恩在皇庄中,把东厂派到各衙门的坐记发现的各种情况禀告了崇祯。

其中一条就是,各衙门的中下层官员,以及衙门里的吏目、随员、书办,很多人生活的并不如意。许多人对朝廷颇有怨言,后果就是在个人负责的政务处理上产生的懈怠情绪。

造成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朝廷没钱。

那钱都去了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