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级制度(第2/2页)

在认识到这一点后,西方各国争相加大了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东西方差距越拉越大,直至后世的无法超越。

朱由检并不否认儒家学说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但这些学问只能修身,并不足以治国。

但他也清楚,想改变一两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那些自小苦读经书的读书人,你很难让他们放弃四书五经,转而去钻研科学。

这比杀了他们还难。

虽说会有极少数读书人因为个人兴趣和爱好,对那些所谓奇巧淫技并不排斥,甚至极端者会舍弃经书,专攻这些旁门左道。

但是,这类人太少了。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从匠户身上着手,作为一个突破点,用以慢慢带动大明制度的改变。

你不是以读圣贤书为荣吗?

那好,我不会阻止你读书,那是你的个人自由和选择。

你怕这些被你们视为贱户的工匠读书认字后会抢你们的饭碗?

不会的,至少现在不会,将来吗,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工匠们读书认字,是为了制造出更精美、更新奇的物事后卖出去,给朝廷赚钱,然后来养活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猪头狗脑的读书人。

这样你们该没意见了吧?

工匠子弟学堂就这样办了起来。

这只是个开始,朱由检的目的是把学堂建成类似于后世的技校,然后是技师学院,然后是理工大学。

治国的人才要从理工大学中挑选。

这是朱由检的布局,要达成的话不知多少年。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吃的太急容易噎着。

走路要一步一步来,太大会扯着蛋。

蛋蛋的忧伤。

这两所学堂,一座是针对匠户子弟,一座是针对匠户本人。

匠户们所在的学堂,其实更像是扫盲班。

而子弟学堂才是希望所在。

每一名五十岁一下的匠户,每逢休沐日,都要去学堂上学,每人必须在一年内学会读写五百个汉字,三年内学会一千五百个汉字和其他专业符号的读写。

每年年末举行考试,所有考试不合格者,技工评级会下调一级。

考虑到工匠们从事的岗位和技术能力不同,朱由检下旨设立工匠分级制度,并将其与每月的收入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