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明明我们什么也没干(第3/4页)

万一是这山上原本就有的坟墓呢。

野外解密就是个体力活。

他们直奔草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在到达目的地后,逐渐放慢了脚步,开始寻找线索。

季闻夏:“趁这个时间,我们来捋一下已有的线索。”

沈听河:“行。”

季闻夏:“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了故事主人公是一个作家。”

沈听河:“也有可能是想成为作家的人。从‘大作家’给他的信来看,他在写作方面应该暂时没什么成就。”

他用词极其精确,说是“暂时”,是因为这是他们进入故事的第一天,按吴山的话说,就是故事时间线的开始,明天、后天线索都会变,故事会有更深入的变化。

季闻夏赞同道:“对,他现在看起来还没有成就,而且极度自我怀疑,他有很多废稿,是个苛求完美的人。”

沈听河说:“他是‘大作家’的忠实粉丝,书架里摆得最多的就是‘大作家’的书,并且他和‘大作家’关系不错,有信件往来,也许草房里的信不是唯一的一封,但我们还没有找到别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季闻夏利落地说,“他有钱,至少有那两三万块钱,但他那笔钱放在床底下都积灰了,可见他根本没有拿出来用过。”

沈听河抛出问题:“他为什么有钱却不用。”

季闻夏说:“一种可能,是他很省,他不舍得用,或者他想留这笔钱做什么,另一种可能,这笔钱是不义之财,他不敢用。”

不义之财么。

沈听河在想这个定义会不会太负面了。

不过现在一切存疑,打上了问号,季闻夏提出的问题都值得思考。

沈听河:“就先这样。”

两人在这片区域搜寻一阵,深山老林四处都是他们见所未见的昆虫,好在如今是冬天,山里见不到蛇,减少了不确定的危险。

季闻夏眼尖,看见大树前有一块掌心大的土很特别,和别的泥土不一样,似乎凸起来了,立马蹲了下去。

“哥,过来看,这里肯定有东西。”

沈听河闻言,走了过来。

季闻夏正纠结着,难道要徒手刨,沈听河就直接掰下了一根树枝,用树枝的尖端挑开了薄薄一层土,『露』出了里面的铁盒。

“还真有东西。”

季闻夏愉快地吹了声口哨,笑看沈听河一眼,伸手拎起了铁盒上的细长提手,把铁盒拿了出来,用手扫清了铁盒上的土。

这还是他们在节目里收获的第一份户外线索。

季闻夏问:“你猜是什么。”

沈听河说:“信。”

他话音落下,季闻夏就打开了铁盒。

果然是一封封信,塞满了整个铁盒。

毫无疑问,这是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

季闻夏:“居然真被你猜中了!”

他兴味盎然,直接拿起最上面的那封信,拆开来看。

[听闻你近日创作了新的故事,我期待已久,如若你愿意,便寄来给我看看吧。虽然你至今没能出版一本书,但我始终认为你有讲故事的天赋,希望你能沉下心来,慢慢写,不必担心,我是你最忠实的读者——大作家]

后面标了时间,恰好在草屋找到的那封信的前一个月。

看来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草屋的主人将手稿寄给了对方,并得到了对方的评价:情节设定仍有缺陷。

不过从这信的内容上来看,大作家似乎一直都在鼓励他进行创作,欣赏他的写作天赋,说是伯乐也不为过。

沈听河提议道:“我们按时间顺序看吧,不然可能会『乱』。”

季闻夏应了声好。

铁盒底下是最早的信。

[你好,我是大作家,前不久有幸在熟悉的出版社编辑那儿看见了你的稿件,为此我写下这封信,希望能与你结识。虽然编辑同志说你的小说不符合出版标准,但我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我认为你只是缺乏了写作的技巧,如果你信得过我,我会为你提出修改的建议,支持你在这条路走下去——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