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4页)

游船两岸的风景,成为了律风最佳的陪衬。

仿佛他们也是参加了这次观览的游客,将要随着这只游船,结束最后的旅程。

船工们心里仍是不愿同意,他们围着张国伟七嘴八舌的讲意见,已经没有心情去看一段未来的视频。

视频是好的,风景也是好的,如果这样的开发能够成功,越江新区必然会吸引更多游客,船工们的收入也会因为游客增多,变得更多。

可是——

“谁能保证你们公司,会不会像这样开发越江新区呢?”

张国伟的视线,似乎不会轻易的被一段视频打动。

游船还在缓缓前行,他的意志不会这么容易动摇。

律风被他当成了腾龙集团的人,也不去浪费时间解释。

他说:“无论新区的旅游是不是这样,你们也需要一座越江桥。”

“前年,因为越江洪峰过境,为了安全,政府不允许任何渡船在越江航行。所以越江区的村民只能花费一小时时间,绕道兴荣桥,才能渡过越江。“

张国伟摇头,不同意他的例举,“前年的洪水,二十年都才遇见一次……”

“张先生,我记得您希望建桥的理由。”

律风的话,直接打断了张国伟的固执。

在对方诧异的视线里,律风说道:“大洪水确实几十年难遇,但是在最危急的时候,一座桥能够救下很多人的命。

“他们不用担心暴雨的时候,渡船停运,也不用担心渡船开得太慢,对岸没有车来接,耽误了救治。”

“作为一个船工,您在越江上经历过很多危急的事情,比我更明白一座桥的意义。”

“所以您说,有一座桥就好了。”

张国伟记起了他跟律风的感慨。

他女儿病了,下着暴雨还要送女儿去对岸的医院。

漆黑的夜晚,他冒着冒雨开船到了对岸,却还是没有办法阻止寒风冷雨将女儿浇湿,幸好医院救治及时,女儿并没有因为淋雨受寒病情加重。

他和律风聊这样的话题时,既有身为父亲的骄傲,也有惋惜和无奈。

因为村子住着许多老人,有些老人没能等到医生进村,更等不到送进医院就断了气。

渡船是他们船工维持生计的工具。

可是没有一座桥,又造成了多少人的遗憾,导致村里的人慢慢的选择搬离这里。

会议室只能听到视频里江水哗啦的声音。

那只带着众人视线的游船,终于晃晃悠悠穿过宽敞的拱形桥洞。

阳光被桥洞遮挡,画面微微暗淡之后,显露出了越江桥下面藏着的雕刻。

专注观看视频的人,疑惑的议论纷纷。

“这下面是什么?”

“好像是浮雕……应该是战争年代的浮雕吧。”

他们的议论,随着一幅一幅的浮雕连续掠过镜头,逐渐散播在会议室里。

就好像是一群乘船的游客,正在欣赏这些暗藏故事的壁画。

浮雕拥有十分容易辨别的人物特征。

有穿着破旧的船工,有别着红星的红军。

后面几幅画上,清晰显露出船工折断船桨、砸穿渡船、被人捆起来的坚毅神情。

只要听说过一两个战争时代故事的人,都能隐隐约约感受到这一串浮雕想表达什么。

唯独坐在会议室的船工们面面相觑,露出诧异震惊的视线。

他们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越江上的人,总是会给远道而来的游客,骄傲的讲述一个故事。

那个故事几十遍、几百遍的复述,早就印刻进了他们的心里。

甚至比眼前的浮雕,更加深刻。

张国伟难以置信的看着朴实的画作,就算是他没读过多少书,也能看懂雕刻的内容。

“……这是《越江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