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知了在隔壁树上叫着,老……(第4/7页)

吉祥家上来搀扶道:“人家盼着自己家主子都好几月了,不用您喊,人家早就在巷子口迎接着了。”

去接余清官家眷的镖队是三月初走的,这都八月初了才回来,就从这路程上,便能想出这一路跋涉的有多么艰难。

几位“妇”人看茜儿呼啦啦带着七八个人出去,便跟老太太夸奖:“咱小安人,那是越来越有当家“奶”“奶”的样儿了,比起棋盘院他家的当家“奶”“奶”,那是丝毫不差。”

老太太也得意:“她家?她全家的掌家“奶”“奶”合起来,能跟我茜儿比?那就是个眼里没有人的,你看她出来进去坐的车子,年纪大的老太太她让都不让道,少调失教!哼!”

这便是误会了。

老太太要的是乡下的理儿,可人家唐九源的妻子却是真正的世家嫡女。

人是太师李章的三闺女,是李敬圭的亲姐姐,人家能看得起住在泉后街的人?那不可能!人家嫁到唐家是低嫁,全家捧着巴结着活的宗“妇”,况呼人家往日也不出门,出门交际都去的燕京的……

要说看得起,这位唐大“奶”“奶”整个泉后街就只看得起七茜儿,还有老太太。

可惜的是,这两位著名的“奶”“奶”中间没人拉线介绍,七茜儿也不去燕京交际,就没有走动起来。

不提唐家,便说余家六口人吧。

五月初一个夜里,余老太太与自己半聋的媳“妇”儿丁鱼娘,还有四个孙辈,余大妮,余二妮,余寿田,余有田在家里睡觉呢。

她家买不起火明就歇的早,再说了,这孝顺的儿子不在家,不孝子不闻不问,家里艰难便白日里劳作的着实辛苦,那可不就是一躺下没多久就都“迷”糊着了么。

余清官最小的儿子余有田今年才七岁,都跟着阿“奶”,阿娘在佃来的地里劳作了。

这原本就是很普通的一天,好么,上半夜院子里便悄悄进人了。

七茜儿顾的是庆丰城最好的镖局之一,马氏镖局的老镖头。

这银子给足,马镖头走之前,好的坏的家里交代的也很清楚,便说是若余清官的哥哥姐姐若有孝行,便给银子拉吧,若是不孝,便把人偷出来。

如此一路跋涉马镖头到了本地,是认认真真打听了两日,嘿!甭说孝顺了,那都不来往了。

可怜巴巴一大家子人,就靠着余清官半聋的媳“妇”儿丁鱼娘,引着两个大点的孩子艰难苦熬。

他家老太太日日哭,都要哭瞎了。

虽七茜儿跟余清官让半夜里“迷”了人,悄悄把人偷出来。可是那马老镖头上了年纪,就见过许多世面,人家玩活玩的花俏,就放了“迷”烟“迷”了前后左右的邻居,直接进了院子。

马镖头想着,稀里糊涂带走不是个事儿,那万一家里有点私财藏着没带走,老太太一闹腾,还得返回去添麻烦。

余老太太那晚真是大惊大喜,得知儿子活着,又京里做官了,便痛哭流涕,知道儿子不让带哥哥姐姐,便肝肠寸断。

这老太太一辈子老实窝囊,连个媳“妇”儿都拿不住,却能在关键时候想明白了,决不能带大儿子连累小儿子。

做娘的能被伤成这样,可见余清官的哥哥姐姐做人真是做的绝了。

余清官家就是穷家破落户,说是让收拾一下,这一家六口就收拾了简单的衣裳,除带了一本家谱还有祖宗的几块牌位,全家上下,连一只下蛋母鸡都没有,那真是一炷香便收拾好了,利利索索的跟着马老镖师便走了。

丈夫走了七年,余家上下对故乡,对亲人,对家族的情感是断的干干净净。

七茜儿给了足够的银钱,马镖头自然是带了两套不错的大车,还找了镖局的两个婆子跟着随行伺候。

余家从家里出来,连着赶了三五百里才敢住脚收拾一下自己,又吃了来到人世上的第一顿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