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消失的盗贼(一)(第2/4页)

想在这附近活下去,一个四口之家每年至少需要三十两银子,平均每天每人就要二十几文。这还只是维持温饱。如果想做新衣裳、吃好吃的、读书,或是不幸生病,那便是无底洞了。

而黑水镇因为土壤贫瘠,不能自耕自种,当地百姓想吃菜只能去外头买,无疑进一步扩大了生活开销。

以前海洋里物产丰富的时候倒也罢了,大家并不在意这点支出,但随着这些年近海鱼虾越来越少,生活就渐渐窘迫起来。

想到这里,度蓝桦忍不住问道:“我听说早年黑水镇也曾繁华富裕过,怎么如今?”

小舟娘叹了口气,“都是报应,老天爷给的报应……”

在她小的时候,这一带的海水中满是鱼虾贝类,光是每天落潮去沙滩上捡拾就够一日所需。若是稍微勤快点,肯主动出海打鱼,必然满载而归,三两年攒的银子就能起新房子了。现在镇上的屋子,也大多是二三十年前起的。

怪只怪人心不足,大海慷慨地哺育着它的儿女,但儿女们却尤嫌不够。

渐渐地,有些人不满足于温饱,他们觉得既然是大海的馈赠,想必多要点儿也没什么关系吧?反正大海这样辽阔,多捕些也不碍事。

于是开始有人公然违背“捉公放母,捉大放小”的老规矩,甚至休渔期还出海打渔,恨不得将一辈子的鱼虾都一口气捞完……

那批人很快赚的盆满钵满,好多人直接搬到城里去了,可留下的,却是近乎干涸的海洋。

黑水镇的老人们开始整日整夜的对着大海哭泣:大海死了。

接下来一连好几年,黑水镇的渔夫们都没能再捞到一条鱼、摸上来一颗海菜,原本看热闹的人这才真正着了慌。

他们大搞祭祀,跪求龙王的原谅,但无济于事。

后来此事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知府,知府被这些始作俑者的愚昧和狭隘激怒,大发雷霆,下令三年内不许捕鱼……

“这几年情况好些了,”小舟娘叹道,眼神中透出点追忆,“可惜跟我们小时候比起来,哪里及得上一成!”

前头几任知府思虑长远,显然知道想要恢复海洋的生产力远非一朝一夕,所以才试图发展农业,然而始终收效甚微。

度蓝桦看了一眼肖明成,低声道:“明儿咱们出去玩,正好顺便看看海里的情况。”

海洋养殖跟养猪、养马、种地其实都是一个原理:要产出,先投入,你这儿什么吃的喝的都没有,谁愿意来繁育后代啊!

照小舟娘的叙述来看,黑水镇近海当年是被人杀鸡取卵了,生态破坏的忒严重,想要搞养殖,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生态。不然洒下去苗也要饿死了。

因收了银子,小舟娘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招待,又额外去买了油,直接把家里过年的菜谱搬了出来。虽不敢说有什么好东西,但至少看上去很隆重。

主菜是一种直径约二十公分的大鱼,这种鱼只有每年的秋季才会在远海出现,味美价高,黑水镇家家户户都爱吃。为了方便储存,大家都会将大鱼掏空内脏后带骨头切成一轮一轮的,然后挂起来风干,等吃的时候先用油煎到两面金黄,然后再加水小火熬煮。

这样煮出来的汤雪白浓稠,肉质更加紧致劲道,多煮一会儿也不会散开,而且还带着一股鲜鱼没有的奇异风干香气,非常好吃。

就连肖明成爷俩这样不大爱吃水产的人也胃口大开,就着那个汤泡饭吃了两大碗,仍意犹未尽。

肖明成感慨道:“这样好的鱼,这样简单的做法,又是这样好的味道,若能增产卖到别出去,日子怎么会不好过?”

稍后小舟过来收碗盘,度蓝桦问起大鱼的事情,她不禁唏嘘道:“娘说她小的时候,这种鱼坐船约莫两刻钟就能打到,比这个还肥还大呢!可到了我小的时候,就至少要往海里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少且不说,个头也小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