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归来(第3/5页)

那两名衙役亲眼见识之后,暗自心惊,生怕余棉还有用银子的地方,就将剩下的几十两都留下了,因此面对度蓝桦时格外羞臊。

度蓝桦却并不在意,当初送出去的时候她就没想着收回来。

非但没有责怪这两人,度蓝桦甚至又各奖了他们五十两,“你二人一路押送,来回足足一年,带人到了是本分,可照顾的如此周到,就是义气,实在令人钦佩。”

说句不好听的,一出了云汇府的地界,余棉是生是死又有谁知道?但凡这两个衙役有点坏心,随便想个什么法儿就能让人死的神不知鬼不觉。到时候吞了银子,再回来糊弄着复命,日后找个机会辞职远走高飞,谁又能知道什么?

但他们没有,非但没有,还如承诺一般尽心尽力的照顾……

单是这份忠肝义胆,就足够令人心生敬佩。

如今余棉做了人家的亲兵,只要肯干,早晚会有出头之日。

不光余棉,回老家赶考的肖知谨也有了动静:他中了第七名,虽然永远失去了大小三元的可能,但却是这一届考生中最年轻的……之一。

老家只有他一个十三岁参考的,但听说其他省府也有三个十三的,其中一人还得了第二名。

小少年之前就写了家书回来,每个字都透出雀跃和激动,“不出门不知山之高海之阔,好似坐井观天,令人发笑……”

乡试三年一次,而去年刚刚举办过了,所以不管能不能中秀才,肖知谨想参加举人考试至少也得再等两年,正好在见了世面后查缺补漏。

肖明成回信,说若有意气相投的朋友,可以带回来做客。还随信带去了给肖知谨起的字:三思。

寻常男孩子起字往往是行了冠礼之后,由父辈或恩师赐予,以表示他正式成人。但肖知谨的情况与此不同,如今他身负功名,就不能以年龄计,该正正经经的当个大人开始社交了。

度蓝桦知道后,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历史上某个并不怎么光辉的形象:武三思……

呸呸呸,不能胡思乱想!

新鲜出炉的肖三思少年还真交了两个不错的朋友,其中一位十六岁,是茶商之子,叫秦落;另一位十五岁,叫霍疏桐,祖父是五品知州,父亲在京城修书,虽然官阶都不算太高,但人家家里往上数八辈子就开始做官了,端的是诗书世家。

秦落的家人早年迁居东南沿海,这次回乡赶考远比肖知谨更苦逼,至少他自是提前半年启程,而秦落……一年前就动身了。

霍疏桐从小跟在祖父身边长大,霍家人的想法显然也跟肖明成差不多:他家虽然世代为官,官声不错,但毕竟品级都太低了些,虽然勉勉强强扒得上太学的门槛,但估计去了也是受欺负的命,还不如就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

霍家世代书香,虽然做官不大在行,但读书确实很出色,历朝历代的藏书都能找到不少,只要后代肯用功,未必就比不上去太学。

霍老爷子的任职地点距离老家并不远,走官道二十天就到了,而且衣食住行都很习惯,霍疏桐是这三个人里最不遭罪的。

三个少年年纪相仿,家境都不错,难得考试的时候座号也隔得不远,几次下来,自然混熟了。

得了父母允许后,肖知谨就正式向两位友人发出邀请。秦落正好可以顺道回家,霍疏桐家里人也很愿意孙子出门涨涨见识,且肖明成简在帝心、晋升飞快是举国皆知的事情,人也靠谱的很。孙儿过去之后,没准儿还能取取经,或许能一举打破霍家“官多嚼不烂”的魔咒……

三个十来岁的少年也算一击即中,年纪轻轻就有了秀才的身份,饶是平时再如何低调内敛,此时也难掩意气风发,当真归心似箭。

三人五月下旬出发,一路车马交乘沿着官道狂奔,七月初三就进了云汇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