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页)

太皇太后自从醒来之后便没有见到蜜菀,自然便向康熙问起她,康熙见太皇太后大病初愈,未免太皇太后动怒或担忧,因此便并未将实情告知太皇太后,只对太皇太后说蜜菀由于身体不适,需要静养,未免后宫妃嫔们打扰蜜菀休息安胎,他便将蜜菀孩子们送到汤泉行宫暂住一段日子,等蜜菀养好了身子以后,他再将他们母子三人接回宫来。

太皇太后隐约觉得康熙提到蜜菀之时似乎神色有异,但康熙既然不愿将这件事情告诉她,太皇太后也便没有多问。

太皇太后心思缜密、聪慧过人,即使是康熙有时候也未必有太皇太后想得周全。康熙为蜜菀安排的这个不在皇宫之中的理由骗骗其他人虽然绰绰有余,但是却骗不过太皇太后。

什么身子不适需要静养安胎?这个理由太皇太后可是一点都不相信的。试问天下间还有比皇宫更适合静养安胎的地方吗?大清国医术最高明的御医们都在太医院,难道蜜菀在储秀宫不能静养安胎吗?

只要康熙下一道旨意,不允许后宫妃嫔们前往储秀宫打扰蜜菀静养安胎,又有哪位妃嫔胆敢违背康熙的旨意去储秀宫找蜜菀的麻烦?

储秀宫又与其他宫殿不同,偌大的储秀宫里便只住了蜜菀一位妃嫔,让蜜菀自己在储秀宫里怎么静养安胎不行?何必非要将她送去什么汤泉行宫静养安胎呢?

太皇太后自然不会想到蜜菀竟然会带着胤祥和钰珩离开皇宫,还以为蜜菀做了什么惹怒了康熙对事情,因此才被康熙送到汤泉行宫去了。名为静养、实为放逐,这样的事情太皇太后从前又不是没有见过。只不过,太皇太后没有想到康熙竟然会如此对待蜜菀。

康熙从前曾经对太皇太后提及过他之所以看重蜜菀是因为她擅长耕种的本事,由于此事事关前朝国事,太皇太后也不想多管。

原本太皇太后看见康熙如此疏远蜜菀,本应为康熙没有被蜜菀迷惑而高兴,可是,太皇太后每次想到那个温婉善良、聪慧可人的女子,又会忍不住心疼她的境遇。

为此,太皇太后时不时的便会在康熙耳边提及蜜菀的温婉体贴,经常会在康熙面前为蜜菀说几句好话,希望能够缓和一下康熙与蜜菀之间的关系。而康熙每次听到太皇太后在他面前提及蜜菀的时候,脸色都会不大好看,反倒令太皇太后以为他与蜜菀嫌隙颇深,太皇太后也便不好再多劝了。

罢了,有道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她活到这把年岁,也已经看开了,既然康熙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思与打算,她便不再多操心了,由他自己决定吧。

太皇太后病情好转不久,二月便迎来她的七十四岁生日。康熙特意为太皇太后敬献了“万寿表”。

康熙在“上太皇太后万寿表”中写道:“臣幼荷深思,长资明训,孝养难酬,罔极尊崇,聊展承欢,伏愿景命弥新,纯禧益茂,东朝永范,亿万年而成算,祖母常来。”表达了自己对太皇太后深切的敬爱之情。

众位妃嫔们见康熙不仅将密妃母子三人送到汤泉行宫去,就连太皇太后寿宴康熙都未曾下旨将密妃母子接回来,心中便皆有了一些猜测与想法。

有的妃嫔觉得密妃母子三人或许生了什么容易传染给他人的恶疾,因此才会被康熙远远的送出宫去;有的妃嫔则觉得密妃患病是假,得罪了康熙才是真的,因此才会被康熙厌弃,将她和她的一双儿女一起扔在汤泉行宫不管了。

但无论如何,宫中众人皆知如今只要有人在康熙面前提及密妃,康熙的脸色便会阴沉得吓人。渐渐的,密妃母子便成了皇宫之中的禁忌,无人敢在康熙面前提起他们了。

定嫔万琉哈雅芙见太皇太后在寿宴上一句密妃都没有提起,心里觉得十分欢喜,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