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7页)

唉,这副悠闲的享受人生的样子,好是好,就是不习惯,不踏实。

半周岁的汤圆橄榄骨头长得硬,个头也大,抱腿上都不愿坐着,要竖起来站在大人膝头蹦跶。崔老太就用装化肥的口袋给拆开,缝了一张大大的塑料垫子,让他们在上头爬来爬去。

此时,看见姐姐,两小只仰起脑袋,“啊啊”乱叫,四只小手胡乱挥舞着。

幺妹抱起汤圆,橄榄叫得更大声了,抱起橄榄,汤圆那嗓门能给屋顶掀翻!

崔老太听见,还以为怎么着了,赶紧从厨房伸头出来,“幺妹去看看你爸妈回来没,春芽彩鱼收拾桌子,准备开饭。”

幺妹抱着小橄榄,颠颠的跑出门,站在招呼站往远处眺望。天越来越冷,黑得也越来越早,这才六点半不到,就看不清了。

被冷风一吹,她清醒过来,是啊,当务之急是让厂子走出困境,这百来万让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的大人们安于现状,可她的追求不仅限于如此啊。

如果张爱国真认识胡晚秋,那他们是什么关系?胡晚秋把大河皮革厂写进她的小说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还是张爱国撺掇,二人合谋?

要是能找出他们之间的利益勾连就好了,无数中外历史故事告诉她,只要破坏这种平衡,他们的勾连就会失败,到时候就能各个击破。

要是外公还在大河口就好了,他那么聪明,阅历那么丰富,肯定能想通关节……可惜啊,周永芳一天三个电话把他给催回去了。

“啊啊!”小橄榄指着不远处驶来的黄色面包车叫道。

“橄榄可真聪明,知道这是爸爸妈妈的车车。”

车子停在门口空地上,黄柔找下来,“怎么在这儿,怪冷的。”

橄榄已经迫不及待扑进她怀里,“咿咿呀呀”不知道说些什么。幺妹帮妈妈和爸爸的皮包拿下来,里头装的是他们晚上要处理的文件,这份贴心,可真像个尽职尽责的小秘书。

“怎么,绿真有心事?”黄柔一面颠着儿子,一面回头问。

幺妹站住,正要把秋萍说的事告诉妈妈,忽然见黄卫红从厂里跑出来,“幺妹你电话。”

“谁呀?”

“春苗姐。”

幺妹赶紧把包递给爸爸,跑厂里去。春苗暑假没回来,说起来已经快一年没见了,虽然经常通电话,可幺妹还是想她的。

“姐姐,我来啦。”

听筒里传来清脆的笑声,“跑急了吧?你慢些,不着急,你们吃饭没?”

“还没呢,我们这儿天已经黑啦,你们那儿还没黑吧?”毕竟广州的纬度更低。

“真是什么也瞒不过你,蛇口这边还有太阳呢,黑得比广州还晚。”

幺妹一顿,“姐你在蛇口吗?”

“对,今儿就是告诉你个好消息的。”

原来,她被春晖和幺妹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的追着,每次出去做义工的时候都在留意有没有要卖房卖地的农民,跟她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前几次都让人抢了先,今儿正好遇到一家人要卖,她连价格也没问,先给了三百块定金,就给妹妹打电话了。

幺妹也没想到,春苗姐姐居然真把“不论价格多少都要买”奉行到底,真就价格也不问就给了定金。

当然,三百块在现在的她眼里,也不算啥大钱。幺妹紧张的咽了口唾沫,“是卖房子还是地?”

“只卖地,有三亩四分,是个赌徒,听说是偷跑澳门输了钱,回来凑钱,准备便宜卖,我怕夜长梦多就……”

幺妹真想给姐姐竖大拇指,真棒!

“好嘞,姐你等着,明儿我们就过去。”

“啥?明天就来?”春苗没想到她说风就是雨,她给定金的时候还想着,怎么着也给她拖到放寒假或者元旦节呢。

“对,姐咱们说好一个见面地点,明天早上我们就过去。”

挂完电话,幺妹的心情呀,就跟那天空中的小鸟一样,啾啾啾!又像夜空里绚丽夺目的烟花,嘭嘭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