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第3/7页)

高玉强蹦下来,看着穿成一串儿的螃蟹哇哇大叫,“还活着呢,三天它没饿死啊?”

高元珍给他肩膀上打了两下,十分用力,“放你的狗屁,大正月里什么死不死的。”

高玉强早免疫了,解下一只半个拳头大的螃蟹提溜出门,一路走一路逢人便说“我小姨家送的”,那步伐,还真是比螃蟹还六亲不认。

村里人这回是真羡慕嫉妒啊,人家小姨父是谁?阳城市市长!虽然不是亲生的,可年初二来走亲戚那就是比亲的还亲,以前曾经欺负过高家的人,都瑟缩着不敢上前,只言不由衷的说两句好话,溜了。

黄外公能来,王满银和高元珍简直受宠若惊,他们一直知道幺妹家的批发市场是老人家看着的,也知道他以前的事儿,都以为是个顶顶了不起的大人物,毕竟能把生意做那么大啊,谁知见了面却是位和蔼老头儿,还是会开车爱喝酒的老头儿!

王满银放松“警惕”,饭菜还没上桌就先跟他喝上,没一会儿就醉醺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把其他人都逗笑了。好家伙,二两茅台下肚,就不知道几斤几两了!

“姐别管他,难得高兴。”黄柔拉住高元珍,让她别忙活了,坐下一起吃。

“行,等晚上我再教训他。”高元珍给双胞胎一人盛了碗乳鸽汤,用人参枸杞炖的,特别香,绿真已经喝下两碗啦。

“爸爸你放开肚皮的喝,最好是把满银叔叔的茅台酒喝光光,待会儿我给你们当司机。”

顾学章确实馋了,高元珍做菜手艺不错,重油重盐,比家里做的够味儿,再听着大舌头的王满银东一句西一句的扯,配上鲜香入味儿的辣螃蟹,就着闺女剥好的虾,享受!

绿真手脚快,一面吃,还能一面给大家剥,顺便再听听大人们的八卦。

“阿柔,那个叫秋兰的小姑娘还来不来?我们初八准备复工,她要来的话我好给准备铺盖。”

“来,那天她妈还说过完年就来呢,姐放心,这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很有主见,做事又认真,还在省报当过两年记者,写写广告词,文案策划啥的不成问题。”

张秋兰从省师专毕业后,进了省报社,当过两年记者,后来觉着阳城市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有可为,她也想就近照顾母亲,索性就辞职了,准备回来进乡镇企业。正巧崔绿真给姨妈出主意,让他们设计点广告词,好好的做食品包装,争取把牌子做响亮,卖到北京去。

他们家的饼干舍得放鸡蛋奶粉和油,真是又香又脆,比北京的不知道好吃了多少倍,可惜因为是家庭小作坊,只请了十几号女工,连个食品外包装也没有,只能在乡镇集市上销售。

如果能好好做几套包装外壳,再花点功夫在宣传和销售上,准能卖到北京上海的友谊商店去!外头那些所谓的高档零食,其实也不过是包装精致罢了。

所以,她把张秋兰给请来了,说好每个月二百的高工资,能拉到订单的话还有提成,她就不信,姨妈家的东西卖不到北京去!

高元珍信绿真的话,乐呵呵的,“行,要真能卖到北京,我们到时候上北京找你玩儿去,啊。”

“对了,秋兰是不是还有几个妹妹?”

“嗯呐,还有两个,大妹妹在市医院当儿科大夫,小妹妹还在上高三,马上高考了,已经是准大学生啦!”

高元珍其实也听过这母女几人的事儿,知道她们一个个这么出息,也跟着开心。一开心,也喝起酒来,一大桌子男男女女,除了几个孩子,都喝得醉醺醺的,太阳落山中午饭还没吃好。

晚上回到家,崔老太闻见顾学章和黄柔身上淡淡的酒气,倒也没说什么,反正绿真大了能开车,他们辛苦这么多年,放松放松也是应该的。“哦对了,你们刚走一会儿,小峻一家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