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3页)

太后一听这话,倒真有点犯怵,但是转头看一眼邵循,便又重新放下心来:“那不能够,要是能有你一分文静懂事,我就保管受得住。”

这话虽然不是刻意的,但是确实也扎扎实实地夸了邵循,她便笑着行了个礼:“那就谢娘娘夸奖了。”

惹得太后也是一阵笑。

不过邵循又回忆起了方才齐氏那痛苦的嘶喊,便又不自觉的有些凝重,太后察觉道,便问:“怎么了?”

邵循踟蹰了一下,轻声问:“方才大皇子妃叫的那么惨烈,生孩子究竟有多疼呢?”

这下即使是太后,也不能夸口说生孩子不疼了,她顿了顿:“女人都要过这一遭的,只要怀孕的时候保养好了,生产时再忍一忍,等孩子生下来,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邵循听了这话,静默了一会儿,这才慢慢道:“我娘就是生我的时候难产去的……”

太后一怔,接着把邵循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好孩子,都说女人生产是道鬼门关,我们能做的只有平时小心些,尽量降低风险而已,但也不说所有人运气都这般不好的。”

“我知道,这种事情是看天意的,”邵循其实是想到自幼丧母的事,有些伤感,倒也没有真的害怕,听到太后一个劲儿的安慰,便笑了笑,轻声道:“瞧我,连影儿都没有的事,竟这样杞人忧天起来……您可别笑话我。”

太后拍了拍她的手,到底是叹了口气。

皇长孙的诞生让平静了一段时期的政局重新泛起了波澜,不说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就连打定主意不掺合立储之事的大臣也不免暗自猜测这孩子会不会成为大皇子争储位的新筹码。

后宫更是人心浮动,数日之内,淑妃和德妃的人就发生了两次不小的冲突,起因不过小事,先是口角,后是冲突,到最后居然动起手来,第二次言语间连邵循都扯了进来。

就有那等好事嫌热闹不够大的人将这事捅到了甘露殿,竟然还有脸让邵循评理。

她们大多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的,认为邵循八成会因为事涉两位正一品,就缩手缩脚不敢处置,大概率就是再推回德淑二妃那边去。

但是实际上邵循的处置根本没那么麻烦,而且她也压根不觉得夹在两家之间有多为难。

先叫人将犯事人等包括几个推波助澜的宫人锁系,再分别着人询问当时的情景,以单纯目击者为主,当事者为辅,两下口供一对比,不过一刻钟多的功夫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翻了个清清楚楚。

谁主动挑事,谁先出口骂人,谁又率先动手打人,最后是谁语涉贵妃。

按照宫规该打的打,该发的罚,该宽恕的便宽恕,德妃淑妃还没得到信儿,这边就已经处置完了。

德妃还好些,单论这件事而言,她的人其实属于被动的反击,没受多大罪就放了回来,但是淑妃却是实实在在的损兵折将,丢了好大一回脸。

明明是她暗地里派人捅到了邵循这里,想看她为难之下是怎么不得不高高抬起轻轻放下的,但是被人家一巴掌打回来之后,却显得非常恼怒。

但是这件事邵循查得太清楚明白了,放在谁眼前也只能说个公道二字,她本就占理,淑妃又知道皇帝太后的心生得就是偏的,实在没必要自讨没趣去找人评理。

正心情极差的当口,前朝传来了一个不知道让她该喜还是该忧的消息。

——宁熙帝正式下旨晋长子言栒为吴王,赐金万两,着工部建亲王府邸。

虽然同样是封王,这跟邵循梦里的那次意义可截然不同。

皇孙出生,其父被册立为王爵,这代表着皇帝承认这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当一面,虽然本朝的王爷只封爵食俸,不能临民赐土,到底也算是个好事。

但是在风传册立太子的当口,这个亲王之位又显得有些微妙,难免让人疑心这是不是有什么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