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3页)

皇帝摆了摆手,让其他人退下,幸好这时候店里没怎么有人,要不然方才这一出就要引来围观了。

他见邵循似乎也是想跟舅舅说些话的样子,刚想说要不要就在银楼中在坐一会儿,郑永明便恭恭敬敬道:“大人,外面说话不方便,寒舍离此不远,不如请二位移驾,也就此歇歇脚。”

他的视线转向邵循时明显柔和了下来:“家里的老夫人也十分思念娘娘。”

郑永明是开国元年的状元,连皇帝都有印象,又因为是邵循的舅舅难免多了几分关注,知道他这次回京述职,并且吏部的考评极佳,年后应该就会确定将其调回京城。

要不是这阵子杂事太多,皇帝应该召见过他才是。

他今天就是陪着邵循出来的,因此侧过头去看她的意思。

邵循犹豫了一瞬,但是他们舅甥足有七八年没有见面,她自然也有些想念,便微笑着同意了。

郑家离这里确实不远,坐着马车也就不过一刻钟就到了,郑永明有自己的车矫,也不太敢往皇帝跟前凑的太近,便仍一个人坐。

他当年离家赴任,是单独一个人,家里夫人儿女都没有带走,原本想着郑云乔和邵循的婚事自有两家长辈操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十分放心,结果到了小儿女适婚的年纪,自己儿媳的人选竟然真的有了争议。

他当然不同意,只是鞭长莫及,他再有意见也不能丢下责任回来处理家事,没多久邵循主动放弃,连老太太都认了邵琼,他在山东听到消息时真是感觉一头雾水,完全弄不明白事情怎么发展的这么快,儿子的婚事稀里糊涂的就换了人。

郑永明倒没有因为邵琼是庶妹之女就低看她一眼,也不说跟邵循关系亲近就偏疼她,但是,就他在京时这两个女孩子各自的性情才能……是吧,没什么可比性嘛。

只是木已成舟,除了他之外似乎所有人都一副非常正常,没觉得哪里不对的样子,连邵循自己都对这桩婚事没什么留恋,郑永明再觉得别扭,也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想着妹妹独自难过了几天,也就只能认了。

之后没过多久,就听说邵循进宫的消息,这又是个想都没想过的走向,从郑永明第一次听说这个传言,到邵循以贵妃之位进宫,其实只过了很短的时间,他还没反应过来,他的亲外甥女就已经是贵妃娘娘了。

快到他要不是了解妹夫的谨慎,几乎要怀疑是英国公主动卖女求荣,把好的那个嫁进宫去,留给他们家一个次……不是那么优秀的了。

至于邵循,他作为从小看着她长大的长辈,自然也为她担心,但是他知道皇帝的为人,对后宫还挺宽容的,并不过分苛刻,如果不谋求什么大的利益,以老英国公留下的情分和邵循的品貌,皇帝就算不说荣宠,应该也会多加照顾,不会让她轻易吃亏的。

不是郑永明不考虑外甥女的终身幸福,而是他十分理智,知道一旦进了宫,安全平静的活到最后就已经是非常好了,再强求其他,反而是极其危险的事。

这几年过去了,邵循在宫里独得圣宠,孩子都生了两个,眼看就要封后了,郑永明为此十分高兴,自觉的皆大欢喜,结果回到家没两天,才发现他对外甥女的担心是多虑了,自己家里才真正让人头痛。

等到了郑府在正厅坐下,皇帝坐在上首,郑永明吩咐人将家眷带过来,就站在下面打算将路上打得腹稿复述一遍,毕竟当着皇帝的面,他连开口问邵循过得怎么样都不行——这不是怀疑皇帝对他外甥女不好吗。

他正斟酌着,就有些惊讶的发现邵循竟然先于皇帝开口了:“舅舅这些年可还好?我看您给外祖母写的信,猜到都是只报喜不报忧,没想到不过几年不见,竟然大变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