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忽必烈的忧郁(第2/3页)

忽必烈把他拉起来,从铜火铳附近的桌上拿起一把东海风暴火枪,又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把东海白虹手枪,问道:“王卿,你给朕说说,你们什么时候能将这样的火枪做出来?”

看到这两把东海精品,王青不由得尴尬起来。

若是水平接近,那还能吹吹牛,但现在实在差距太大,他只能如实答道:“禀陛下,这,这东海火器实在太过精良,枪身用的都是绝顶好钢,各部件也如浑然天成一般精细,不知道是何方名匠做出来的,臣实在是难以企及。尤其是那发火用的所谓‘火帽’,臣和臣属下的匠户是想破了头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想做出那般的火器,就是再给臣十年,也未必有把握。”

忽必烈一皱眉头,没想到竟是如此困难:“这样下去,等现在缴获的这些火帽用完,这些火枪岂不是全变棒槌了?”

就算当棒槌用,这些也是一等一的好钢啊……

“这倒不会!”王青突然斩钉截铁地说道。

“哦?”忽必烈惊喜地看着他。

王青请示过忽必烈后,接过那柄风暴枪,给他演示起来。他取过一壶火药,先是往枪口里倒了一小点,用通条推实;又把枪横过来,换了另一小壶细火药,小心翼翼地一边抖着枪一边撒在传火嘴处。然后命一名士兵握住枪,用明火引燃传火嘴上的细火药——“噗”的一声,居然击发成功了!

演示成功后,王青邀功地对忽必烈说道:“就是如此,臣试过了,即便不用火帽,亦可用火药引燃火药。我这般还有些繁琐,但我看可命工匠做个合口的小铜碗附在火嘴之上,再把火药倒入铜碗,点燃即可引发膛内火药。”

忽必烈欣喜道:“好!你尽管去做,事后定令有赏!”

“定不辱命!”王青趁热打铁道:“不仅如此,我们现在的铜火铳也可借鉴于此,做成更便利的样式。”

忽必烈很是高兴:“能做出什么样子的东西来?”

说到这个,王青就有了精神,比划着那门铜火铳说道:“臣已经有了想法,便是以这门火铳为模子,把管子再做长两倍或三倍,置于叉架之上,届时双人用一把,一人装填铅子火药,另一人点火,便可转圜发射不断。这样,虽说比不上东海火枪便捷,但比之寻常的劲弩,还是要省力不少,劲力却超出数倍,亦不失为一件军中利器!”

忽必烈听他这么一说,高兴起来,连忙说道:“这样便好,你速速着人先做一批出来,送与诸将试着打打。要是好用,朕便让他们多征匠户打造,娘的,这火器的犀利不能让东海贼独占了!”

嗯,说到东海人的火器之利,忽必烈又头疼了起来。

据南边传回来的战报,按脱在泰安吃了一个大败仗,连他自己都被俘虏了。逃回来的那些残兵败将把东海军吹上了天,简直是说他们可以轻松把济南几十万大军捏扁抡圆一样……

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一想到济南战事,忽必烈脑子就嗡嗡作响。

最近真是诸事不顺啊!

南边的战事节节不利不说,连严忠范都叛了,弄得他现在看哪个世侯都不放心,恨不得这就把他们砍了换自己亲信上,但是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河北到处遭灾,各地普遍减产,还有一帮子南方海寇到处劫掠,虽然与土鸡瓦狗无异,但是借着水路神出鬼没,令守军左支右绌,就是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天灾人祸这么一闹,今年的税赋估计是没指望了,只得同意阿合马的办法,加印交钞应付难关了……

这还没完,最近草原上又传来消息,各方群雄又在蠢蠢欲动。西边阿里不哥和察合台那边本来就在与他作对就不用说了,就连一直与他亲信的塔察儿都在趁着这个机会扩大在辽东的势力范围,甚至还要染指高丽……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如何不让他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