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3页)

样子也做足够了,王朝鸾才上前再似模似样地安慰了李元悯几句。

李元悯自是一副大为感激的模样,如此,这早间之风波,在各人诸般心思中,就似乎这么轻易揭过了。

***

今日的太学院与往日相比格外的肃穆庄严。

北安朝自开国便沿袭前朝设三省六部,另于礼部特设司礼监,专司这秋选,可见其隆重。

待钟鼓鸣过三轮,明德帝率后宫百官朝拜孔圣,祭天祀地。

半晌,钟鼓闭,明德帝坐于正座,其后设帷帐,司马皇后携众嫔妃按位份坐于其间。

高高的云台上,明德帝朝着跪拜的百官伸手一平:“众爱卿请起。”

百官山呼万岁。

左相大人赵构资历最老,且年逾耳顺,皇帝特赐独坐于下首,其余官员按官阶品位入座,最靠前的自乃天子重臣、一品亲贵、镇北侯司马忌,其子司马昱年方满十六,坐于其左侧,父子二人敛眉而坐,一般不俗的气度容貌,只司马忌行伍出身,沧桑间多了几分英武之气,教人不得小觑。

秋选一示天家恩宠,二为皇子选立近臣,待百官入座,司礼监礼官展开卷宗,颂天家恩德,并召天恩告,明德帝循例训了些话,如此,便到了辰时。

四位皇子自南门而入,走在最首的乃大皇子李元干,其次为四皇子李元旭,姬女所生的二皇子李元朗、三皇子李元悯紧随其后。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只最后那位……未免孱弱了些,不似皇家子弟。

在场的官员们多是如此感慨。

李元干大马金刀入座,上个月,他便年满十六,已是一副大人模样,生得威仪堂堂,容貌颇似明德帝,明德帝虽宠爱四子李元旭,但待其并不薄,早早便恩准其开牙建府,御赐亲王府邸,着内务府督造,颇是隆重。

左相大人远远瞧着自己英姿勃发的外甥,不由抚须,露出爱惜赞赏的目光。

王贵妃隐在珠帘后,看着比自己儿子高了不止一个脑袋的李元干,端的是从容不迫,气度俨然,心下不由忌恨,又见李元旭躲在其身后悄自打哈欠的模样,心间更是烧了一把火。

司马皇后自也看见了,轻轻一笑,身后的褚贵人会意,挑着眉道:“看来四殿下这段时日颇为刻苦,咱们贵妃娘娘倒是辛苦了。”

王朝鸾岂不知这皇后狗腿子的暗讽之意,冷笑着回道:“本宫这孩子愚钝,自要多加辛劳,此间苦楚哪里妹妹能体会得到的,皇后娘娘,你说是也不是?”

意思自是清楚得很——你俩想受这份教导皇子之苦还没有资格呢。

褚贵人面色一紧,轻哼一声背过头去,司马皇后倒没有露出什么旁的脸色,只叱道:“观礼呢,莫要喧哗。”

其余众妃嫔面上各般神色,有幸灾乐祸观战的,有闻言自怜的,有隐忍怨毒的……只有大皇子的生母赵淑妃并未参与其间潮涌,她面上露出恍惚之意,目光只痴痴地望着云台下的某个身影。

帷帐后是个不小的战场,帷帐前更是。

秋选按诗、赋、时文、论四部分分别对皇子进行考核,虽明面上说命题当日才揭晓,但如四皇子之流,自然已通过诸般手段提前从翰林院拿到命题,并经由幕府门客拟好应试之文、加之润笔修饰,端的是文采斐然。

日头渐渐偏移正中,待巳时三刻一到,司礼监礼官鸣钟,云台上的皇子们皆放下笔纸,未免笔迹被识,由数位执笔太监收了卷宗于帷帐后誊抄,置于四个密匣之中,并上呈皇帝。

明德帝随手打开一个密匣,翻了两卷,面上浮出笑意,连声道好,便命礼官将卷轴悬挂云台木桁上,供百官品评,分四等,按优劣置朱碧缃玄四色玉简。

但今日的重点显然不在于几位皇子究竟考得如何,而在于这些世家侯爵如何抉择,当然,其间大部分已是定数,而今日最大的变数,便是镇北侯司马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