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质疑(第3/3页)

谁知道曹飞鸿就急匆匆地开口说道:“你承认了吧,这是你抄袭别人的照片。你可千万不要说你就是《清晨》的拍摄者,别人拍摄者用的可是英文名。”

“唉。”

秦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在旁边的人看来都好像是秦砚已经后悔了。

秦砚其实是在苦笑,曹飞鸿都已经把脸送到自己手掌下了,自己这一巴掌不打在他的脸上,好像有一点对不起曹飞鸿的努力。

于是他选择开口说道:“你都知道《清晨》的拍摄者就是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曹飞鸿的表情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他真没想到秦砚居然敢就这样顺着杆子往上爬。

“你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就是国家地理的摄影者?”

不仅仅是曹飞鸿,包括何建华秦砚的室友还有班上的其他同学都一脸诧异的看着秦砚。

如果说刚才曹飞鸿揭露的和推测的一切,只是让他们感觉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话,那此时秦砚的话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天方夜谭了。

他们上学期才学习过摄影课,老师曾经在在国外进修,在课堂上多次提及国外的摄影技术。

摄影老师并不是一味的抬高其他国家,而是他知道摄影这件事情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还涉及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科学实力。

就像曹飞鸿刚才所提到的最新型的摄影相机,在华国很少有摄影工作者能够买得起,但是在国外一些稍微富裕点的业余爱好者都能拥有。

更不要说相机的研发和生产设计到材料、光学、电子等诸多高科技领域,那更是现在华国的薄弱之处。

拍100张照片和10000张照片进行比较,从概率学上来说,的确是后者出现优秀照片的可能性更大。

这就是目前华国摄影界的现状。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国外摄影爱好者来到华国采风,留下相当多优秀的作品,惊艳了整个世界。

但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自己国家的景色、文化、习俗,竟然是由其他国家的人拍摄、传播,这让摄影老师一直心有不甘。

摄影老师不止一次的说过,希望能够看到国内摄影工作者的作品出现在这些顶级的刊物之上,展现华国风貌与审美。

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口中尚且遥不可及的事情,秦砚居然敢说自己做到了。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看到其他人脸上同样露出疑惑的表情,曹飞鸿内心的慌乱瞬间平复了不少,他故作镇定说道:

“你说你是照片的拍摄者,你只要把《清晨》的底片拿出来,我们就相信你。”

虽然数码相机已经出现,而且发展迅猛。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之间还有明显的差距。像这种高像素、超广角的照片,只能由胶片相机拍摄,底片自然是拍摄者最有力的证据。

“胶片不在我手上。”

秦砚只是称述了一个事实,但是在曹飞鸿耳中就成为了认罪的供词。曹鸿飞的语气都急切了几分说道:

“秦砚你不要再想蒙骗我们了,男人敢做就敢当,你爽快一点承认吧,年轻人谁没有犯过错呢?”

说实话,秦砚并不会因为曹飞鸿的行为而感觉到愤怒,相反他反而觉得很有趣。

艺术作品之中想要表达什么,要么是纯粹的自然之美,要么是复杂的人与社会。

而曹鸿飞的行为在砚秦眼中就是一个特别有趣的角色,看上去仪表堂堂、衣冠楚楚,但是内心却满是因为落差而产生的嫉妒。

秦砚现在很想把自己的笔记本拿出来,把此时此刻的感受记下来,但是看着周围兴致勃勃的吃瓜群众,秦砚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径直起身说道:

“跟我去一趟电脑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