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结束(第2/6页)

秦砚在检查了刚才的镜头之后,立刻立刻宣布《生于淤泥》正式杀青。

所有人都忍不住露出了庆幸、激动的表情,这4个多月的拍摄实在太折磨人了。

一开始只是觉得剧组环境太差,农村、工地、勾栏之地,然后开始抱怨秦砚对于剧组要求太高。

演员就不用多说了,秦砚对于整个剧组的要求同样也高到夸张。

为了还原当年的社会,当年的建筑、理发店的招牌、日常用品等等,都得进行还原。

道具师们头发都快掉光了,才搭建起一个个勉强符合秦砚要求的拍摄场地。

服装师也没好到哪儿去,秦砚对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还原。农民、工人、特殊工作者……

但最重要的还是剧本营造的氛围实在太凝重了,尤其当谢北杨和奚芊芊这些演技出色的演员们,把剧本之中描写的世界逼真的还原,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好像就是主角们,在淤泥里挣脱不得。

秦砚的高兴仅仅持续了几秒钟,在剧组相互庆祝的时候,秦砚却把目光投向了谢北杨。

谢北杨身边已经围了一群工作人员,正在向他贺喜。谢北杨也带着微笑和他们交流。

不能不说,谢北杨在剧组的人气真的高,甚至还隐隐盖过秦砚这个导演一头。

毕竟演技出色、性格平易近人的谢北杨谁不喜欢呢?哪怕谢北杨最近的样貌和他巅峰时期有云泥之别,丝毫不影响谢北杨在剧组受欢迎的程度。

但秦砚知道眼前这个言笑晏晏的谢北杨,带着一层厚厚的面具。最近一段时间,谢北杨的情绪都不怎么正常。

如果说前段时间是秦砚,因为剧情和电影的基调,而在不断的怀疑自我。那么最近,则是剧组主要演员们的自我折磨。

尤其是谢北杨,为了电影最后的爆发,积蓄了太久的情绪。

“刘大力”的性格转变实在太明显了,在电影后期,整个人都已经变得阴郁、自暴自弃,他想要奋斗,却处处碰壁。

普通人的奋斗还是看到了人生目标,知道怎么去实现,但刘大力和孙云秀却只能在原地彷徨。

《生于淤泥》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拍摄,的确能方便演员进入状态,现在的问题却是这种情绪状态已经影响到谢北杨的现实生活。

最近几场戏,谢北杨和奚芊芊都演得很好,但是秦砚比任何人都知道他们俩精彩演绎背后的代价是什么。

最近一个周,谢北杨私下就没有和秦砚说过话。

谢北杨明确对秦砚说过,如果他和秦砚在一起,肯定会高兴与欢喜,会因为爱情而甜蜜,会觉得生活很幸福。

这些情绪绝对不能在电影的最后几幕之中表现出来。

所以谢北杨强制性要求自己不要和秦砚有任何的接触,他需要用最合适的状态去表演。

他们两个人虽然是情侣,却比陌生人更生疏,有的时候甚至会刻意回避对方可能出现的场合。

吃饭的时候,谢北杨会和演员们聊天;收班后,二人直接回各自的房间……

秦砚只能通过镜头,看着谢北杨的情绪不断下沉,什么都不能做。

秦砚太了解谢北杨,只是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谢北杨并没有真正的脱离“刘大力”这个角色。

秦砚还是强行管住了自己的双腿,继续安排剧组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太多收尾工作需要处理。

一直忙到晚上,整个剧组一起举行杀青宴,忙了四个月,总得犒劳犒劳大家。

秦砚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被无数人围着,找他搭话的、对他示好的、向他暗示的。

这就是酒肉池林、酒绿灯红,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膨胀自大,被欲望所控制。

但是秦砚根本没有心情和这些无关紧要的人纠缠,他一颗心都在谢北杨身上。

如果不是他和谢北杨的公众身份,如果不是他们还想继续拍电影,秦砚甚至恨不得直接带着谢北杨离开杀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