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不解(第2/3页)

先在网友的脑海中灌输秦砚为富不仁的形象,等开完发布会,秦砚想要自证清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毕竟造谣可比辟谣简单太多。

网上立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留言。

“秦砚你说这么多,说什么你们拍电影辛苦,别人拍电影就不辛苦吗?谁要管这些,我们只是想知道你拍这部电影赚了多少钱,你是不是在拿着我们国家的痛苦去世界上卖惨。”

“没良心的导演,最不要脸的商人。”

“搞得这么严肃做什么。就算真的和你所说的一样,这个剧本是真实存在,现实中有无数个像刘大力这样的人。那请问秦砚导演,你大张旗鼓搞这样一个新闻发布会,对社会有什么作用吗?浪费的钱还不如拿去做一些慈善工作。”

“对啊,你身上穿的这些衣服都多少钱了?你要浪费了多少社会资源啊。还在这假惺惺。”

“你身上一件衣服,就是穷人一辈子的收入,你好意思吗?”

有一些网站,甚至完整的报道都出来了,数千字的文章一看就是提前准备好的武器。

《秦导的商业布局》

《秦砚时代终于来临》

《华砚公司,优秀电影的诞生地》

《华语电影崛起希望》

有很多标题看上去中正客观,但只要一点开内容,可以发现这些报道都是在用春秋笔墨的手法,将秦砚给描述成为一个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人。

在其中经常使用一些诸如“理性”、“追求利益”、“聪明”、“拼命”等词语,比如“秦砚一直是一个特别有雄心的导演,为了电影他可以拼尽一切”。

看上去都是夸奖的话,一旦联系到最近的风波,看完满是称赞的文章后,对于秦砚的感官立刻会降低到马里亚纳海沟。

秦砚一直放在会议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有一条来自助理最新的短信,写着“已经出手了”。

秦砚若无其事把手机放进口袋里。

秦砚为什么要如此隆重宣布自己要召开发布会,除了发布会上的内容本来就需要广而告外,秦砚又何尝不是想看看市场中到底有多少人对自己心怀不满呢?

以秦砚的智商难道看不出这些网络上的议论,除了网民自发的形成外,更多是有人在背后暗中操纵吗?

甚至秦砚都不需要技术手段去侦查,对于背后的操纵者心里就大概有数。

毕竟只有那些因为你的存在利益受损的人,才会想方设法的来攻击你。

你如果要是正儿八经的和我比拼电影质量,就算输了秦砚也无怨无悔。但如果是这些歪门邪道的手段,秦砚自然不会再和对方讲什么大道理。

秦砚又不是圣人转世,别人都已经拿着刀闯进门,他还无动于衷。他早就想要狠狠反击对方一波了,必须要让对方知道什么叫做痛。

其实之前公司之中也有人建议过,直接用舆论战的方式打回去。

毕竟秦砚现在手下掌握了怪味豆和水滴视频两大渠道,在舆论方面占尽优势。

但是秦砚却否定了这个计划,这么做完全是便宜了对方。

既然对方想要把《生于淤泥》的热度不断炒高,秦砚就随他们的愿好了。

要知道《生于淤泥》的质量摆放在那儿,很多观众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想要操控舆论走向,的确可以做到,但那意味着要花大量的钱。

而且现在花越多的心思来抹黑《生于淤泥》,秦砚就越能利用这种低期待进行翻转。

秦砚也想看看那些人砸入无数资金,然后计划落空表情。

这个时候王长勇已经把《生于淤泥》背后的故事全部介绍完了,话筒又回到了秦砚手中。

大家都在等待秦砚继续描述《生于淤泥》创作到底有多么的简单,谁知道秦砚突然生硬转折,开始介绍起《生于淤泥》全部的费用情况,包括演员片酬、剧组工资、道具花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