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无题(第3/5页)

“我当时就反驳他,XX基金、YY基金不都是农村教育基金吗?”

“秦导当时特别理直气壮,算了,这句话我说不出那种气势,还是请秦导亲自重演一遍吧。”

秦砚还在一边偷偷扭脚,刚才奚芊芊给他那一击,可真不轻。结果谢北杨突然抛过来这么大一个难题,秦砚也免不了愣了两秒钟。

这个桥段还真不在他和谢北杨预演的安排中,但前段时间在家里避风头的时候,谢北杨经常模仿他说话,说秦砚当时特别的威武霸气。

“威武霸气”哪里是什么称赞,明显就是调侃。早上一遍,晚上一遍,把秦砚一张老脸给羞得通红。

秦砚给了谢北杨一个恶狠狠的表情,言下之意是晚上回去你给我等着。

虽然对谢北杨是唯唯诺诺,但秦砚面对记者们那可是重拳出击,他语气里也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道:

“我当时就和谢北杨开个玩笑,大家也不要当真。”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秦砚要岔开话题,而流露出失望表情的时候,秦砚一本正经地说道:

“算了吧,一次性捐几亿给这些基金,他们很有可能被全国人民监督。想了想,这些公益基金也不容易,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

听到秦砚特别正经地说这些话,台下的记者们都快崩溃了。

秦砚这些话听起来特别拗口,但只要自信一听,都知道秦砚这是在讽刺国内基金的乱象。

虽然秦砚说得都是实话,但他这胆子也太大了吧。这不是把搞慈善基金那些人也给得罪了?

不过看看秦砚说这些话时候的自信,再想想秦砚这次捐款的金额,貌似他的确有这个资格。

好不容易把这个问题解决,秦砚立刻又把话筒丢给谢北杨。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池塘基金的成立时间,基本是和电影立案在同一时间确定。”

“当时秦导提出的方案是,所有演员的片酬一切照旧,他作为电影的全权投资人,由他一个人负责资金问题。”

“我当时就直接骂秦砚导演说他不要脸,一个人想要独占所有的好处。所有人都只知道他所作出的努力,完全忽略了我们这些演员。”

“我就和他讲道理,只要演员愿意,可以捐赠自己的片酬。”

“当时我完全是站在我作为男主演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后来还是秦导提出了片酬加票房分账的制度,固定片酬不允许捐赠。”

“大家可以自己了解下《生于淤泥》的固定片酬是否符合基本市场水平。”

谢北杨说起他和秦砚之间争执的事情就已经足够搞笑了,前场本来有些严肃呆滞的氛围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奚芊芊还有电影另外几位主演,也继续发言。

高德胜是剧组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

“当初其实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还有一点点的不满,那是已经秦导修改过后的版本,不是王编的原始版本。”

“商业片又不够商业,商业片里非要搞个严肃的主题。说是文艺片,又偏偏设置些深沉的剧情,摆明了想要赚票房钱。我知道它肯定会获得成功,但这个剧本对我吸引不是特别的大。”

“后来秦砚亲自来找我,给我解释了他这么做的原因我立刻答应了他。”

“我这个人一直特别幸运,出生于农村能够成为一个演员,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在太幸福了。我比任何人都知道我是多幸运才走到这一步,我有太多童年的伙伴,干了一辈子的农活。算了,这些事儿就不说了……”

“秦砚还是太过分,我当时都给他说了把全部片酬捐给公益基金,他死活不答应。最后他还是拗不过我,最后分账票房多给了我一个百分点。”

说到这儿的是,高德胜老爷子一脸的骄傲。

高德胜一直在在抱怨秦砚,但谁都知道这是高德胜在为秦砚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