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马皇后(第5/8页)

好在没有人相信,这事是舒云提议的,朱元璋对外也没有提起过,要不然的话,只怕外面还不知道要把舒云说成是什么呢!

诸多命妇之中,那些文官家的女眷,大多数对舒云这个皇后并不算亲近,她们都是书香人家出身,总觉得舒云这个皇后行事出格,有人暗中将舒云与武后相比,当然,这话也只能在家中偷偷说,舒云是武则天,朱元璋也不是李治啊!

舒云跟这些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她是典型的理科女,对于伤春悲秋什么的,是半点也不感冒的,这些文官家的女眷,一个个端着,也让舒云觉得挺累的,她事情多得很,也没空跟她们打交道。

虽说提前了两年北伐,但是朱元璋这边物资充足,火炮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了,北方那边元顺帝倒是想要振作,跟几个在外的军阀合作,但是为时已晚,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一败涂地。

朱元璋还紧急征召了一批海商的船只,将一些军队运往辽东,威慑高丽,不许他们接纳元廷。

高丽几乎可以说是元廷的死忠了,当初忽必烈还没打过去呢,就立马投降了,还年年供奉美女进宫,就像是之前乱政的那个宦官朴不花,也是高丽人,由此可见,高丽在元廷的影响力如何。

元廷对高丽也非常信任,常有赏赐不说,许多机要的事情也是交给高丽人,别的不说,高丽专门为元廷制造海船,虽说技术差了点,抗风浪能力也不怎么样,但是,这些海船可是用来运送军队还有物资的,元廷海运用的船只,许多依靠的就是高丽那边制造的海船。尤其可见,元廷与高丽关系如何。

几年之前,元顺帝就秘密派人前往高丽营建宫城,企图逃往高丽,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朱元璋得了消息之后,哪有不预先做好准备的道理,这边还没开始攻打大都,就已经下了诏书,命人从海路出发,陈兵辽东半岛,威慑高丽。要是高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敢窝藏元廷贵族,就不要怪大明不客气了!

高丽那边也很乖觉,跪舔谁不是一样呢,谁强盛,就跟着谁就是了,主要是开到辽东这边的船太吓人,船上安装了不少大炮,不过是在海上稍微试了试,就差点将高丽人吓出毛病了,一个个苦着脸,恨不得立刻去抱朱元璋的大腿。

这也是小国的悲哀,面对大国的威慑,还能怎么样呢?万一抱错了大腿,那真的是要命的勾当。高丽之所以能够毫不犹豫投降元廷,不就是因为当年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北宋的时候,就不跟高丽接壤嘛,等到了南宋的时候,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离得更远了!

而且,比起汉人来说,自然是草原上的民族对高丽更有威胁性,汉人大多不适应高丽苦寒的气候,这也是为什么隋唐时候,几度征讨高丽失败的缘故,气候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是放到几百年之后,在这种地势比较复杂的北方作战,也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同,从千年之前的东胡人,匈奴人,到后来的突厥人,契丹人,再到近一点的女真人,蒙古人,他们原本就生活在苦寒的北方,早就适应了这样的气候,闲着没事的时候,也是要跑到高丽打草谷的,他们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比起高丽人还要强呢,又兵强马壮,高丽人是真的不愿意招惹他们这些草原上的民族,能服软还是先服软,免得回头真的打过来,只怕啥也不剩了!

相反,汉人就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种,杨广当年都差点将高丽灭国了,人家稍微吹捧一下,诈降了一番,就翻了盘,尤其,汉人就算是将高丽打下来了,其实也没什么,高丽最终还是高丽人的高丽。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丽人做出之前的选择,半点不让人觉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