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第2/3页)

那一年,她十七岁,待字闺中。

本以为能嫁个门当户对、肯疼她爱她的郎君,却不想一道圣旨,让她成了晋王正妃。晋王萧聿不得帝心,生母早逝,又并非嫡出,虽说是在皇后身边长大,但这储位之争,仍是胜算寥寥。

这道圣旨,分明是把镇国公府往火坑里拉。

那时的她,觉得天都要塌了。

将门之女,又逢年少,总会有许多不知何处来的勇气。

打听到萧聿的行踪后,她装扮成纨绔公子哥儿的模样,着一身白色长裾,摇着扇,走进了京城鱼龙混杂的庆丰楼。

她翻了袖口,递给虞掌柜好大一笔银子。

虞掌柜面带笑意带她上了二楼,左拐,她在西侧的包厢坐下。庆丰楼是看戏听曲的地方,说是包厢,但其实前后也只隔着一扇屏风。

她背靠屏风,屏住呼吸,开始偷听隔壁传来的声响。

皇帝身子大不如前,储君之争近在咫尺,此刻高谈阔论的这几位,苏菱猜,应是晋王府的幕僚。

果然,她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苏家女。

楼下丝竹声渐弱,有人给萧聿倒了一杯酒,“殿下此番与镇国公府结姻,成王和燕王怕是都要急了。”

另一人叹气道:“能拉拢镇国公是好,可苏家女名声不佳,与何子宸牵扯不清,这也是个麻烦事。”

如今世家昌盛,京中以薛、何、楚、穆四家为尊,众人皆知,何家嫡子何子宸爱慕苏家女已久,整日就知道围着镇国公府转。

不过官宦权贵嘴里的麻烦事,又岂会是儿女私情那么简单。

何家,那是铁打的燕王一派。

苏菱的心怦怦跳,回身透过屏风去看——

庆丰楼灯红酒绿,屏风后影影绰绰,她一眼就看到了萧聿。

那人轮廓锋锐,半垂着眼,把玩着一樽小小的杯盏,晃了晃,忽而凉凉一笑,“麻烦又如何?苏景北又没有其他女儿。”

他的嗓音极沉,一字一句,似佛珠落玉盘,砸在她心上。

苏菱的心像是灌了铅一样往下跌。

十七岁的姑娘对着手中的折扇,怔了许久。

高门贵女又如何,还不是成了旁人夺权的一柄利箭吗?

她是一千一万个不想嫁他。

然,皇命不可违,她再是不甘不愿,也只能穿上嫁衣,嫁给了父亲口中那个文才武略、骁勇善战的萧聿。

成亲那日,她一早就哭花了脸。

她一边哭,苏淮安一边给她擦,眼泪混着鼻涕,蹭的苏少卿满手都是。

作为长兄,苏淮安要将她背出镇国公府,他笑一声,叹一声,又叹一声,“阿菱,别哭了,成不成?”

她上轿前忍不住回头。

犹记得,那个身长如玉的少年同她对望,唇抿的紧紧地,眼眶刹那间变得通红。

他轻声说,“阿菱,镇国公府,永远都是你的家。”

她以为,永远是没有尽头的。

其实嫁给萧聿之后,撇开最初的针锋相对,日子并没有她想的那般差。

虽然她总是提醒自己,骁勇善战四个字背后,不是风花雪月,而是白骨成堆,但怎么说呢?

日复一日的相处,夜复一夜的亲密,终究还是让她卸了心防。

那日烛光摇曳,他的眼睛深邃又清明,似山涧泉水,清晰地映着她的泛着潮红的身子。

他俯在她耳边道:“阿菱,我知你怨我什么。你怨我娶你时全是算计,怨我毁了你一桩姻缘。”

“那我赔你,如何?”

那时年少,情窦初开如星火燎原,一触即燃。

她动了情,也当了真。

时过境迁,即便到了这一刻,她仍是承认,那一年的萧聿太令她着迷。

他教她射箭骑马、教她肆意快活、也教她如何当他的妻。

她爱他展臂拉弓时英姿勃发的模样,爱他情浓缱绻时低声嘶吼她的名字,也爱他奉旨离京查案时说的那句,阿菱,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