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英吉利海峡之战(第3/4页)

只是在看过战报之后,腓特烈就高兴不起来了。

两败俱伤本来是一个好消息,大陆联盟的工业实力更强,军舰补充速度更快,拼消耗绝对没有问题。

可是有盟友被团灭了,并且还不只一家。

在白天的战斗中,黑山、撒丁、两西西里、比利时四国海军全军覆没;希腊海军只剩下一条驱逐舰,北欧联邦海军也是伤亡过半。

上述国家的海军,本来就没有几条船。即便是一起团灭,在军事上影响不大,可政治上的影响却大得去了。

作为联军总指挥,腓特烈现在就需要给苦主们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

损失惨重的希腊和北欧联邦也就罢了,战场上炮弹无眼,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运气不好。大不了战后分赃的时候,多给几条军舰补偿就是了。

可对团灭的几国,就不能这么敷衍了事了。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全军覆没,不让盟友们多想都难。

想要大家接受现实,起码要证明白天的战斗没有拿他们当炮灰,全军覆没也是正常战损。

遗憾的是这玩意儿,根本就解释不清楚。就算是有幸存者和其它各国海军可以证明,苦主也会选择性无视。

政治很多时候和小孩差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不闹的乖孩子,往往是被无视的对象。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要是不卖惨要补偿,那简直对不起海军付出的牺牲。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还有越来越多的类似麻烦事发生。

诸如出兵一个连的摩纳哥、出兵一个营的黑山,到了战场上,都是分分钟可能团灭的主。

其实陆战还好,大不了把他们放后面充当后勤兵,又或者派去维持占领区的秩序。

在过往的岁月里,维也纳政府也是多次组团刷副本,都没有出现过团灭,应对经验也算丰富。

这次情况不一样,陆军可以往后放,军舰可不能雪藏着不上阵。

海战中多一条船,就多一份获胜的希望。哪怕仅仅只是一艘千吨的驱逐舰,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海军继续保持平手,空军渐渐占据上风,登陆作战全面启动,敌人肯定会袭击运兵船。

小国出兵数量有限,一船就可以打包。要是运气不好,恰好赶上了敌人袭击,很有可能直接就下海喂了鱼。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维系一个联盟起码明面上要一碗水端平,对小国的照顾也是有限度的。

甭管出兵多少,最后都少不了要去战场上走一遭。要不然,不光其他盟友会有意见,就连本国官兵都会有意见。

职责所在,再怎么麻烦也必须要干。除了这些问题外,各国部队的后勤补给,战争时期的配合、关键时刻提供的火力支援等等,都是需要协调的。

联军总指挥官,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军事、外交一把抓的综合性岗位。

因为战争的特殊缘故,联军总指挥官更是被赋予了临机专断的权利。

位高权重的岗位,从来都没有好干的。现在只能算麻烦的开始,远远没有到达巅峰。

合上战报,腓特烈的眉头皱的更紧了,略微有些迟疑地问道:“参谋长阁下,在白天的战斗中,我军损失这么惨重,取得的战果呢?”

损失是真的大,据不完全统计,在白天的战斗中,光沉没的军舰就有37艘,其中还包括三艘常规战列舰,几乎所有的军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幸好超级战列舰皮厚,最惨的也只是半身不遂,没有直接沉没,还可以抢救回来。

被敌人击落战机318架,被击伤战机上千架,近乎所有的参战飞机都需要大修,空军损失为开战以来之最。

至于具体的人员损失,涉及国家太多,一时半会儿没法汇总。初步估计阵亡人数,不会低于1万,伤员不低于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