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春风吹又生(第2/6页)

陈凤霞依然沉浸在被辜负的失望中:“有什么好不敢想,做买卖又不是吃一单没下一单。我们给人拍婚纱照都要讲口碑呢。就算人家不拍第二回 ,也好给亲戚朋友做宣传啊。广告打的再好,60%的客人照样是周围亲戚朋友拍了以后介绍过来的。金杯银杯不如客人的口碑。”

郑国强就笑着拍她马屁:“所以人家做不出去,而我们陈老板这么快就开分店了。”

陈凤霞直接一拍脑袋:“哎哟,你不说我都忘掉了。快点,今天开业,咱们可不能迟到。”

上元县前春风照相馆,现梦巴黎春风分店经过几个月的装修,终于迎来了开门营业的这天。

至于为什么不等过完农历年再开张?因为下半年都是结婚旺季,尤其腊月,农村扎堆结婚的人特别多。

平常大家都忙,冬天属于农闲时节。农村在外面打工的人,进了腊月也会陆续回乡,刚好可以参加婚礼。

春风店卡在腊月里开张,刚好可以接年前这波生意。为迎接开过年来的婚礼淡季备一波血。

新店开业选在礼拜六,碰上周末客人多,人流量大,开店的喜庆气氛就被自然而然地烘托起来。

陈凤霞跟郑国强带着两孩子到的时候,胡月仙正忙得不可开交。

一个个花篮摆在门口,上面粘着的红丝带写的都是县委某某部门赠送。

陈凤霞看着就乐,搁在20多年后,这些县委某某部门全是花店的手笔。国家政策三令五申不允许政府部门在外面搞经营,人家怎么会跟私营企业扯上关系。还是这种明目张胆的方式。

可是眼下,1998年的第1个月,这种事情却是理所当然。

春风照相馆重新开业,换了个名字,换了老板又怎么样?最重要的是,60%的下岗职工又得到了重新安置啊。

这再加上已经去了灯市口梦巴黎的人,差不多已经有80%的职工实现了再上岗!

原谅上原县经济改革小组的干部们使用感叹号这种如此激烈的符号。

作为全省打响国企改革第一枪的标杆地区之一,在安置下岗职工这一块,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没工作就没钱,没钱就看不到希望,人一旦对生活绝望了,那就无所畏惧,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现在,春风照相馆成了标本。看到没有?引进了私人老板,不代表照相馆就死了。看看,现在不是焕然一新吗?

旭日东升,暖暖的阳光照亮了整个县城。也照亮了玻璃橱窗中展示的洁白婚纱跟晚礼服。

上元县最热闹的大街上,流光溢彩的婚纱摄影广告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人们不用进店门,光是透过落地玻璃窗,就能看见清朝时尚的店堂,摩登繁华的全景,以及坐在玻璃窗边正在装扮的美丽新娘。

哎哟,是真好看。化妆师的手会变魔术,人家的粉扑一拍,刷子一刷,眉毛一描,腮红一打,脸还是那张脸,却又好像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

不少原本只是出来置办年货的行人,这会儿瞧见里面的西洋景也忍不住驻足。

上元县以前没有专业的婚纱摄影楼。大家都是从国营照相馆拿着三张一套的结婚照回家办喜事。

现在虽然电视上时不时就会出现婚纱影楼。但从屏幕上调节跟自己亲眼看,感觉还是大不相同。

乖乖,瞧瞧人家的婚纱照,个个身上穿着婚纱晚礼服,看上去就跟拍电影海报一样。哎哟,这个姿态亲密的,又是头靠头在一起耳鬓厮磨,又是含情脉脉盯着对方。

不用说,一瞧就是小两口,新婚燕尔,感情正浓。

有客人被吸引进来瞧热闹,看到墙上挂着的样片,忍不住好奇:“我想拍这样的照片,行不行啊?就要这个背景。”

旁边立刻有人讥笑:“想都不要想啦。这照片我在江海看过,就是中北路大街那一家。好看是好看啊,根本不是他们拍的,而是买的。你知道人家是在哪儿拍的吗?台湾,台湾日月潭,你能跑去台湾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