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029装逼的快乐(第2/5页)

县里和市里也给了表示,毕竟阮文可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高考状元,还是个女同志,这对其他女知青、学生和工人而言,都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市里奖励了一百块,县里更豪爽给了两百。

手上将近两千块巨款,过年的时候,阮文花二百块给周建明买了个手表,又置办了些年货,手上还有一千五百多块的盈余呢,这还没算她之前攒的工资呢。

这些钱阮文本来打算留给阮姑姑的,不过她愣是不收,还特意给她缝了几个小口袋把存款单都分别放着,“财不外露,到了学校里别跟人说你有钱。”

阮秀芝放心侄女,倒是对儿子不放心,阮文的钱自己拿着,至于周建明……

上大学不用交学费,阮秀芝每个月给儿子二十块钱的生活费。

这会儿怀揣着二十,不对加上他积攒的零花钱有三十元巨款的周建明,很想要试试坐出租车。

但阮文另有打算,她跟三轮车师傅聊了起来,“师傅我看车站这里有出租车,很贵吧。”

“那可不是?一公里得五毛钱呢。从火车站到学校十多里地,你们坐车去,得三块钱哩。”三轮车师傅十分的健谈,“喊我们俩才花一块钱,学生娃得省着点花钱,多买书看。”

他这两天没少接送学生,“俺家也有个女娃娃,可聪明哩,回头也让她读高中考大学,就不用像我这样出卖力气了。”

“读书好,将来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多着呢。”阮文继续跟三轮车师傅攀谈,聊起了省城的风土人情,一双眼睛也没闲着,打量着两边的建筑。

这不是阮文第一次来省城,但这次来到就要在这里待三年半甚至更长久,和过去不同。

周建明没怎么听进去,主要是他坐在车子上面挺难受的,总觉得自己像是剥削阶级。

北山大学位于大学路,地处省城市中心,距离火车站不到六公里的距离。

三轮车师傅拐到大学路时给阮文介绍,“这是413研究所。”

阮文看了一眼,长条黑木板上的七个大字闯进了眼球。

周建明好奇,“这个研究所,研究什么东西啊?”

阮文回答,“不知道,不过在学校旁边的话,估摸着产学研吧。”汪常阳跟她提过几句,他读书那会儿学生去工厂实习是常事,厂校挂钩理论联系实际,读书不止是读书,也要想着提高生产力。

阮文觉得,研究所在学校附近,应该是学生们的实习基地之一吧。

三轮车师傅热心解释,“听说是做什么半导体的,之前我邻居家的收音机坏了就找他们来修,他们研究所的所长老厉害了,是一个老兵。”

半导体?

周建明感兴趣了,“那我回头来这里看看。”

他之前在家的时候没少捣鼓自己那台半导体收音机,后来更是拆开进行了研究。

要不是在废品站没找到废旧的收音机,周建明觉得自己都能够再组装一个。

三轮车师傅笑了起来,“那可不行呢,这研究所管的很严的,你哪能进得去啊。”

周建明不服气,“你不是说你们收音机坏了都找他们修吗?”

“那不一样。”

阮文看着抖擞着鸡冠子的周建明,取笑他,“你回什么头?明天就走了。”又不在这里读书,压根没空好嘛。

这让周建明郁闷,“你一个人在省城,行吗?”

他不太想一个人去北京,更担心阮文在省城受欺负。

他家文文,实在是太文弱了些,总是让人不放心。

“行啦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别磨磨唧唧的,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谁说我怕了,我这是在关心你。”

三轮车进不了学校,校门口阮文和周建明下车。

相较于刚才看到的研究所门庭高大,眼前的北山大学倒是有些破破落落的。

大理石的门柱两米半高左右,左右两个铁栅栏小门,而大门顶多能允许两辆车并排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