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341要价八百万(第2/9页)

“这是……”

“6英寸的晶圆。”涂安国会英语,主动介绍起来,“这条生产线已经很成熟了,良品率差不多是四成左右……”

现阶段,4英寸的晶圆能够满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需要,也是目前市场上普遍需求的。

然而在半导体行业,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早就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市场上的需求将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届时光刻机所处理的将会是6英寸的晶圆。

晶圆尺寸的变化,对光刻机的要求也更高,因为彼时微电子集成将会更加紧密。

而413所的这台光刻机,刚巧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机器。

要知道,晶圆的直径越大,意味着在一个硅晶片上经过同样的工艺循环,所得到的集成电路芯片数就越多。

而芯片数的增加,这意味着成本的降低,这是芯片制造商们最喜闻乐见的事情。

微电子集成密度的增加,成本的降低这些科技发展的噱头,会让他们的产品更加畅销,而他们所付出的也不过是再购置一台新的光刻机,配备新的生产线。

在芯片领域,绝对的领先并不能维系太久,但保持领先就意味着晚一些被淘汰。

这是行业内的共识,所以6英寸的晶圆让硅谷的芯片制造商们露出了错愕。

要知道前段时间的展销会上,日本的尼康和GCA提出了5英寸晶圆的概念。

他们竟然不知道,在日本的邻国,竟然不声不响的搞出了6英寸掩膜的光刻机。

来自硅谷的芯片制造商们和随同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

而蔡司公司的肖特先生则是好奇地打量着光刻机上的镜头,“你们这个镜头,是日本的产品?”

涂安国苦笑了一声,“本来是想要和贵公司合作,很遗憾没能达成合作共识。”

这个来自尼康的镜头,还是请阮文帮忙弄来的,花了多少钱他也不知道,阮文没说。

肖特有些不太好意思,他都不知道这事。

“他们的镜头不如我们!”作为蔡司公司创始人的后代,肖特先生很是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用了我们的镜头,您的这台机器还能更好。”

他甚至把如果这个假设给去掉了,而是十分有把握的说着这件事。

“或许肖特先生您将来可以和我们合作呢?”

蔡司公司的人原本就在阮文的邀请名单上,这家德国的镜头公司在产品品质方面自然没得说。

关键是引入了竞争者之后,也会降低镜头的成本。

要知道,当初从尼康采购这个镜头,可就花了不少的钱,还折了人情进去。

阮文完全不担心肖特在这里指出毛病,毕竟他也只是外行,镜头好不好,看晶圆的质量更直接。

大半天的时间都耗费在了恒温车间里。

赫尔斯拉着阮文去一旁聊天,他目光落在正在给人介绍的涂安国身上,“你觉得有戏吗?”

其实对于阮文的想法,赫尔斯能够理解,但也有担心。

他不懂得光刻机,但却知道集成电路的使用更多的是在军事领域。

把这么一台机器卖给美国人,岂不是助长了美国人的军事力量?

这可不是什么让人安心的事情。

阮文笑了笑,“你觉得日本人卖的芯片就没有被美国人用到军事领域吗?”

赫尔斯沉默下来,是啊。

没有阮文也会有其他人。

谁又能拦得住美利坚的野心呢?

“你想好了就行。”

赫尔斯知道自己不可能说服阮文。

……

大年三十,来自硅谷的制造商给出了报价。

三百万美元,但413所需要一次性提供十台设备。

仅仅一台光刻机,偶然性太大。

十台设备是底线。

这个订单让涂安国一时间傻了眼。

他第一次卖光刻机,完全不懂啊。

十台,他从哪里去搞来剩余的九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