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2/3页)

而当美洲的民族意识觉醒,特别是在美洲出生的卡斯蒂人(西班牙称这种人为克里奥尔人)或者卡斯蒂—印第安混血人种,游历了欧洲与北美的波利瓦尔,以及长期在西班牙军队服役的圣马丁等人一朝奋起。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帝国便顷刻瓦解了。

英国人的主要殖民地,新西兰、澳洲、南非,在当时都是地广人稀之地。至于印度,那是个奇葩,且不必多说。而北美?大家都知道,当北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民族意识觉醒后。直接的殖民统治就难以为继。

而现在的亚洲,即便是东南亚地区,这里的各个民族也基本成型,有了自己的文化、文字。如此情况下,直接占领不是不可以,但要付出的统治成本就会奇高无比——而这是朱由栋无法承受的。

所以,对于人口众多,而且主体民族已经基本成型的国家。还是采用美帝的经济殖民主义比较好:当地政府只要听话,能够老实的躺好供大明吸血就行。对这样的政府,大明一定坚决扶持,完全没必要为了一点开疆拓土的虚名,非要把这样好使唤的政府给踢走自己来直接管辖——有当地政府,大明只需要控制当地几百人的核心权贵集团就行了,该从当地得到的利益不会少半点。没有当地政府,大明就要直接去管理几十万乃是几百万的当地人,该得到的利益,很可能因为维持统治而全部丢出去,这多不划算?

当然,如西贡、新加坡这样最重要的节点,那还是要直接掌控在手里的。但是,只要这些节点的周边还有当地主体民族建立的国家在。民族主义的威力就能削减至少九成——没看见美帝和古巴的关系都那样了,不一样还在古巴有一块飞地么?

这些节点的存在,除了军事战略意义,也是为了更好的对当地国家进行震慑,方便大明以后更舒服的吸血啊!

以上是对外。而分封制对内,除了解决宗室问题,还有更大的好处。

“两位世子,朕过几天就要回京了。你们可以暂时留在这里,在我大明驻军的护卫下,在你们未来的封地里到处走走看看,了解下情况。朕也跟你们讲清楚,为了帮助你们两藩在这里站稳脚跟,朕允许你们在大明国内招募百姓到这里来定居。”

“啊?皇上天恩,臣感激不尽!”

“嗯,朕也要先跟你们约法三章。这吸引国内百姓来此,第一,必须是百姓自愿,绝对不能强迫。第二,你们要以吸纳军户为主,我大明的军镇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程度,诸多破落军户衣食无着,来了这里,就是挽救了他们。第三,不管你们吸纳多少人,这每一人每一户,都必须给户部报备,经户部允许并修改相应黄册后才准登船。来了这边,中南总督会对下船的人进行检查,没有户部的文书,一律不准下船。如此三条,可能做到?”

“臣等遵旨,请皇上放心,绝不违背皇上的这三条。”

嗯,很好,看吧,如此一来,我回国后要彻底解决军户的问题,不就方便了很多么?

“呃,皇上。”

“唐世子想说什么?”

“皇上,臣在想,除了普通民户,能不能在国内公开聘请读书的士子来我们两藩担任官职?”

“哈哈哈哈!好啊,完全可以。朕也给你们定规矩。第一还是得自愿,第二,这读过书的人里,每百人必须有五十人是我们朱家子孙。需知,我朱家宗室虽然废物不少,但是这识字率只怕是全国所有姓氏里最高的,你们如此做,也是为朕分忧。第三,童生、秀才、举人,以及致仕的官员,你们都可以邀请。但是,在职官员、吏员甚至差役,以及致仕不足五年的官员、吏员,不准邀请。”

“臣等遵旨。”

哈哈哈,好啊,如此一来,朕回国后要彻底改革科举制度,也有由头了。待得扫平日本后,重提对孔府开战的事情,也好办多了——秦帝国一统,法家独大。汉帝国到了后期,儒家独大。在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度高度成熟的国家里,政权的一统往往带来思想的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