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大战一触即发(第2/3页)

“两位居然还有心思笑闹?在下看你们带的人不多啊。这点人,只怕不到三千吧?”

“老兄你看错了,真正的战兵只有一千余人,剩下的两千人是给我们运送弹药的。”

“啊?那可怎么够?”

“一千人肯定不够了,若是再加上一万锡克人呢?”

“锡克人的战斗力倒是值得信赖,不过这一万多对二十万?”

“哈哈哈,尽够了尽够了,也不看看这开伯尔防线是谁修的。”

所谓开伯尔山口,其实是兴都库什山脉中的两条河流形成的河谷与周边山脉的总称。也就是说,他其实就是两侧为山地,中间为河间平地的一道峡谷。

这道峡谷全长53公里,周边的山地相对高度不算太高,一般的山头比下面的河谷也就高个一百来米。整道峡谷平均宽度1000米左右,最窄处近600米。由于河谷之地相对温暖,加之周围的大山挡住了寒流。所以这道峡谷全年都可通行,不会出现大雪封山的情况。

简而言之,在这里修建防御体系,比华夏修长城简单多了。但真要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嗯,起码和剑阁这一类的关隘比起来,它是远远不及的。

1634年年末,温体仁亲自来到这里,然后让大明的工程师们根据这里的地形设计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防御体系。之后三年,印度总督府的大部分结余,都被投入了这里。到了此时的1638年5月,虽然整个工程尚未完工,但单就已经可以使用的部分,就已然可观了。

整个开伯尔山口防线,其核心是这道峡谷的最窄处:在这个不足600米宽度的截面上,大明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的小城:温体仁为其取名为张巡寨。

在张巡寨之前,是三道战壕、铁丝网、地雷阵以及各类碉堡组成的防线。每一道防线里,不过几百千把米的横截面上,老温作为一个文臣,也是深度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患者。所以各塞进去了十二门150mm要塞炮。

考虑到从白沙瓦到这里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公里,但是这么短的一截距离,海拔急速上升,由此导致这十几里山路运载重装备及其困难。所以,温体仁当年规划这个防御体系的时候,在张巡寨的后面,还修建了南霁云堡和许远堡,这两个堡垒,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军事要塞,一方面也是大型仓库——储存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峡谷内的防守是如此,在峡谷上的山脊上,老温也在多个险要地段修建了重机枪火力点和各种大小不一的炮台。总之,这个防御体系,用老温的话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夸张了点。但只要有一万人固守这里,只要守御者意志坚定,敌人便是十万二十万,也休想从这里越过。

当然,明军在印度的总兵力是有限的,所以毛文龙和李永芳只派了一个营来这里。真正的防守主力,还是锡克人。

“本校是曹变蛟,这位是左梦庚,请问怎么称呼?”

“尊敬的两位大明少校,我是锡克王国第一师师长辛格。奉温总督和我国陛下的命令,率领第一师全员一万三千人来此听从你们的调遣。”

“哈哈,那本校就不客气了。辛格师长,这是开伯尔防御体系的总体鸟瞰图,请贵师的参谋部根据图纸分配兵力。这项工作,一定要在明日下午六点前完成。明日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和您,一起对每个防御点进行检查。”

“如你所愿,请放心,我们锡克人承蒙大明恩赐有了自己的国家,一定会为了本国独立地位的维持和大明的恩德而奋战到底。”

……

与此同时,印度半岛西侧的孟买城,毛文龙也在这里大集诸将,商讨应敌方略。

大明在印度控制的力量,除了自己的三个师,以及五个由大明军官掌控的印度师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旁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