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洞天釜(第3/5页)

黄君子喜出望外:“阿七我就知道你可以的,那两个兄弟是哪里人?咱们赶紧去找他们吧。”

王七麟摇头道:“要找你自己去找,我不去,也去不了。”

黄君子立马反应过来:“他们俩不会死了吧?现在在阴曹地府?”

王七麟从这点就能看出来,黄君子人不傻,就是很天真,好像一朵温室花朵。

谢蛤蟆说道:“他们两个已经死了?那这一切可能就说的通了,不过七爷你打听到他们两个的具体住处了吗?或者家里是否还有家人?我们去看看也好。”

王七麟道:“知道他们住处和姓名了,应该很容易找到他们,但不知道这两个人是不是阿黄他们碰到的那两个兄弟。”

这只能去上门询问了。

谢蛤蟆让陆师带着黄君子的手下们在这里照看憨二,又把木箱放下并反复叮嘱:“老道不回来,你们千万不能打开它!”

黄君子凝视一行人说道:“都别给本公子找死!”

他们四个人出发去往长陵邑。

诗王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琵琶行’,其中有一句流传千年,五陵年少争缠头。

诗里的五陵年少就是长安城外这些陵邑的富N代和官N代们。

陵邑是县级行政单位,早在秦始皇在骊山下修建陵墓时,就在陵墓东北十里左右设置了第一个陵邑——丽邑。

通常说汉承秦制,实际上就是这样,汉代很多东西都是学习的秦代。

秦始皇开创陵邑的做法,也为西汉王朝所承袭并完善,等到本朝建立,太祖痛心于前朝对中原文化的毁坏,于是发誓要重现大汉荣光,他将许多汉代的官制和生活模式又给搬了回来。

现在的五陵邑便是如此,太祖皇帝按照史书记载,派遣前朝贵族和兵丁在渭河以北重建了汉代的陵邑,自东向西分布着阳陵邑、长陵邑、安陵邑、平陵邑、茂陵邑等等。

这五陵邑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实际上还有许多小陵邑。

启用陵邑制度也不只是因为太祖皇帝要效仿祖制,还因为这制度对于稳定天下有很多作用。

最初,汉高祖刘邦决定建起陵邑是为了消除东方的不稳定因素,他大量迁徙关东豪强到关中地区,住在长陵邑附近,以便于监视和管控。

到了本朝时期,当初举兵起义的可不只有太祖,前朝无德,各地义军四起,一时之间,豪强无数。

太祖一统天下、荣登大宝,为了避免豪强们的家族势力再起波澜,就把这些家族从各地全给迁移过来,这也形成了五陵邑如今人口多、口音杂、饮食和文化风俗迥然多样的特点。

五陵邑之中,长陵邑规模最大,这里住的全是江南大族,徐大的情敌朱怀瑾所在朱家便世居此处。

长陵邑是个县,尺子坊则是个乡,它围绕在长陵邑外面,是江南望族迁移到此地之后,望族们的远亲前来投奔所聚居的结果,住在这地方的多是穷苦人家。

不过京城终归是大地方,乡村地区也很繁荣,尺子坊住户有两千,这在西北边地足够是一座县城规模了。

王七麟到了尺子坊后便打听常伯元和常仲元兄弟俩,面对他的讯问,老百姓们回以满脸茫然。

徐大换了个问法:“有俩抓蛇的兄弟,前些天被蛇灵报复给弄死了,他们家在哪里?”

听到这话老百姓纷纷恍然:“蛇哥蛇弟呀。”“跟我走吧。”“他们家现在早就没有人了,还是去他们坟地看看吧。”

在坊间转了一会,他们走到一处茅草屋前,带队的妇女指着门说道:“这就是他们家,让官府给封了,但据说这里还是断断续续会有蛇出现,所以周围的人家都搬走了。”

徐大像妇女道谢,把路上顺手买的一摞小盆送个妇女,妇女欢天喜地的走了,走时还跟他们说:“奴家叫风小婆,这坊子里的人都知道奴家,你们有事就去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