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第3/5页)

南丽向“儿童角”那头的妈妈赵姨招了招手,赵姨就带着超超过来了。

欢欢看着弟弟胖乎乎的小手举着一个纸皇冠奔过来,她将身子往座位的角落里蜷缩起来,对妈妈说,这个时候,就不想长大。

当目标确定,加油开始,读书就立马显出了与之前不一样的强度。

可以说,大不一样。

因为,现在是冲着“杯赛”去的。

这就像小体操运动员赛前上难度,冲击大赛一样。

南丽算过了,就欢欢而言,必须在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上学期拿到“杯赛”成绩,过期无用。

而且,一个杯不够,最好双杯;三等奖还太low,二等奖也只是“意思意思”,所以最好冲一等奖,“华夏”“飞跃”“蓓蕾”这几个重要的“杯赛”就都得去比试。

这明确的目标,让听课、刷题的强度飙升了上来。

欢欢不是一个人在战,班上其他同学情形也差不多,想拼“杯赛”的,基本都报三个以上的奥数培训班,像极了一个个小运动员,转战于各家训练场馆。

于是,现在欢欢在校内校外听课、补习、刷题,奔波在这条路上,周周相连,就像《千与千寻》里的那趟魔幻火车,暂时没有尽头。

但她的数学考试技能也像被施了魔法,强劲地往上走。这是一目了然的。

同样一目了然的是,她的疲惫,和休息时间的不够。

于是,南丽问女儿,要不这个星期六的钢琴课上了之后,我们就停了钢琴课?

是的,女儿太累了,尤其星期六,从早上学到晚上。

再说这钢琴也不能算她的特长,会弹钢琴的小孩如今太多了,多到都不算特长了,民办学校看都不看了。

对于妈妈的建议,这次小女生欢欢没犹豫,就点头了。

星期六晚上,最后一次去“大地少儿艺校”上钢琴课的欢欢,跟教了她7年的李芹老师道别。

李芹老师见多不怪,对南丽说,知道她会停,但原以为她到初中才停,现在提前了,有点可惜,好吧,欢欢,再弹一遍莫扎特的《奏鸣曲》给老师听听。

于是,欢欢开弹,旋律在琴房里流淌。南丽搂着超超在一旁听着,心里有些忧伤。

李芹老师整天跟小朋友打交道,性格有点孩子气,她凑近南丽的耳畔问,停钢琴课,是不是因为欢欢数学成绩滑下来了?他们说弹钢琴会影响数学思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南丽笑着摇头,轻声告诉她,哪能啊,数学现在是越来越好了。

等欢欢练完她的最后一节钢琴课,超超接着练,小男孩在老师面前是很认真的,张芹老师夸他乖,说,以后小姐姐不能陪你来了,你还想来吗?超超点头。

后来一家三口在回家的车上,开车的妈妈南丽听见欢欢在后排像小大人一样跟弟弟说,你也没几年好学,夏超超,你要学得快。

除了删去网课、钢琴课和某些课外作业,南丽在补课的汪洋大海中,一点点地盘算,想给欢欢支起一点休憩的空间。

这样苦心孤诣的大人身影,在奔往“小升初”“幼升小”的人潮中,并不少见。

在“蓓蕾坑班”门前,如今有些家长支起了帐篷,好让小孩在上下午两个培训班之间能稍稍睡一会。

南丽、夏君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南丽、夏君山家的帐篷,就架在花坛旁的香樟树下。

其实,这帐篷的创意,最初还是来自于夏君山急中生智的首创。

作为爸爸的夏君山,如今也在“蓓蕾坑班”登场了,因为南丽单位、家庭、培训班几头连轴转,几个月下来,吃不消了,她说,我支不住了,夏君山你上吧。

于是,夏君山如今硬着头皮而来,与老婆轮流上下午在“蓓蕾坑班”陪听。

因为“蓓蕾坑班”离家远,不能像在“考能”补习一样,中午还能回家吃饭、歇息,所以,有一天中午,在“蓓蕾坑班”门外,哈欠连天的夏君山看着同样打哈欠的女儿,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搭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