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踏实的出路(第2/3页)

接着又有人搭话,是方正斌:“去外面做土棚子,过年拿工钱真的是非常困难,今天我还有工钱没讨到。”

“也是吃了当年读书少的亏,什么都不会,除了土棚子就是挖煤。”方正良也跟着说了句。

虽然开口说话的人多,但不乱。

方年面露笑容,沉吟着说道:“这个问题有点难倒我了。”

“我就硬讲两句,叔叔伯伯哥哥你们随便听听。”

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

方年整理思绪,语气平静的道:“今年在外面行走应该都听过国家的一些计划,民间有人喊这个叫‘四万亿计划’,主要资金分配到基建项目上去了。”

“个人看法,可能最近一两年,合伙去做个正规施工队,有比较好的行情。”

说到这里,方年见大家都在沉吟,不吱声,又说。

“一方面是现去学什么技术,需要时间精力,还有可能跟不上时代发展;

另一方面,比如说我们茅坝,大家合伙搞一个正规施工队,跟国家正规公司签承包合同,有保障,风险也不高。

虽然总归还是卖苦力,但方方面面的收成可能会更高一点。”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人一多,去外面讲话底气都足。”

方年的话语落下后,方正斌当先开口:“如果是搞施工队的话,跟现在做土棚子没什么区别吧?”

“现在也是喊屋门口的熟人,一起去做。”

“……”

方年想了想,用更简单的方式解释:“我的意思是,用集体的形式去跟人谈。”

“不搞现在的单打独斗,掌握话语权,比方说哪个地方缺了人,缺多少人,领头去谈,然后集体分配……”

“……”

随着讨论,方正斌他们也明白了方年的意思。

合伙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可以有更低的风险。

可以有更高的保障。

以及在合适的时候,可以选择去挂靠在建筑公司旗下,又或者可以自己去成立小的建筑公司。

方年说得其实很详细,从短期、中期、中长期,都有涉及到。

而且,方年也不是无的放矢,以村为单位的施工队,在市面上并不罕见。

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也不在少数。

再不济,硬是做不起来,也影响不大,无非就是回到以前,总归不损失什么。

总之,方年在说这些的过程中,也夹杂了自己的一部分观点:

一是:想要等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

也顺便替方正国做了决定,明年去大坪摆摊,试试水。

就顺便表达了二。

他方年不是神人,虽然的确是去了申城上学,但懂得东西也不多。

方年说得有理有据,又诚恳踏实。

长辈们也就还是比较认同的。

话茬才说完,方俊华忽然开口:“那你觉得像我们,应该去学点什么找点发财路?”

这个问题方年还是很愿意回答,笑呵呵地说道。

“现在可以学的技术种类很多,不怕脏的有汽修之类的,要想去坐办公室的轻松工作,毫无疑问是计算机技术;

现在电视上广告非常多,学起来门槛不高,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

方俊华想了想,接着又问:“我听说去学计算机技术,学费很高,要一两万一年。”

方年笑着摊开手:“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表哥林南你们应该都见过,他也是学的计算机,当时也是觉得学费贵,一两万一年。

可后来一出社会,工资就是三千多,现在五六千;

这东西就学个一年,所以无非顶多就是将来的两三个月工资。”

方俊华怦然心动:“你表哥在哪上班?”

“也是鹏城。”方年回答道,方俊华也在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