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方小年的图穷匕见(第3/4页)

方年知道沈尼尔的意思,在沈尼尔的认知中,以方年的资本操盘能力,上点心,百亿美元不过洒洒水。

毕竟,他沈尼尔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现在可管理着差不多300亿美元的基金。

但方年有自己的划算。

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资本运作上。

要不然……

沈尼尔也不会‘碰巧’要来申城开会。

因为影响力俱乐部的基金,有数个月没怎么动弹了。

就这么说吧,方年如果乐意花精力,以他在资本运作上屡次大规模成功的经历,撬动个几万亿资本跟玩儿一样。

有的是手头上有钱的大佬上赶着送钱给方年。

是方年自己不乐意接收这些麻烦。

当然,方年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些,所以才会默认配合沈尼尔,推动成立影响力俱乐部。

这个并不怎么有动静的俱乐部,让方年免于资本所带来的各类麻烦。

就大约是‘闪避几率99%’。

……

不到七点,服务员们鱼贯而入,奉上了餐点。

茶盘被撤到了一旁。

顺其自然的改变了话题。

这回是边吃边聊。

起初主要是沈尼尔在说,方年在听。

主要是从影响力基金一期的手游,二期的社交通信说起,提到了新型移动支付,和三期的投资倾向等等。

沈尼尔倾向先通过第三期完成第一轮的投资闭环。

这也是方年期待的。

养了影响力基金这么久,也该开始第一轮的‘收割’。

稍作整理后,方年和和气气的说了句:“那这次就动用影响力基金所有资金吧。”

沈尼尔一下顿住了,下意识瞪大了眼睛,接着很快恢复平静。

面上不动声色道:“看来方总是有完整计划了?”

方年点点头,坦率道:“可以这么说,虽然整个十月份有层出不穷的事情,但在这之余,也顺便梳理了一些投资方面的计划。”

“愿闻其详。”沈尼尔赶紧道。

方年也没拖沓,放下碗筷,抹了抹嘴,耐心而条理分明:“第一期、第二期虽然都获益不菲,但其实是吃了时代的大红利;

直白的说,是收割了之前的大量积累,这一点沈总认同吗?”

沈尼尔轻轻点头。

收回目光,方年接着说了下去:“也不是没有额外的收获,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让大家见到了实在的收益,放了心。”

略顿,方年直截了当道:“第三期我想可以试试综合型组合投资,以类对冲基金的形式来人为的推动形成风口;

主要是关注实体的消费电子,互联网的大社交、手游、新型移动支付。”

说完,方年定定的望向沈尼尔。

到这一步,方年在影响力基金上想要的第一阶段回报,算是图穷匕见了。

消费电子这四个字就代表了方年的所求。

他希望能通过影响力基金推动的是以国内智能手机产业链为主的大范围消费电子产业链。

这部分会包括一些高精尖类。

不仅仅是再一次通过资本的力量推动相关产业加速升级换代。

也是要盘活前沿学术累积的技术资源,以及盘活前沿各个实验室的产品覆盖。

最后也要有为将来的大规模国产化替代打下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能成为巨头的企业都可以归结为时代整个的进步。

换句话说,是整体环境的迭代。

前沿想要在基础科学领域进行超前突破,绝不仅仅是前沿一家能搞定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全方位升级改造。

这一点,方年在成立前沿,并基本确定事业理想时,就有完全的意识。

因为……

这些事情都有在方年的经历中发生过,比如菊厂在2020年以后面临的巨大困境,可以说是环境没全部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