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第2/6页)

“学什么呢?”远志老师惊讶极了。

“学知识!”他热情地回答。

“可是你已经学完了。”

“那些不算什么。我还要学到处都有的那种。”

“那我就没法教你了啊。你完全可以自己学。”

“我还是需要您来教我,您是年纪大的人,知识比我多得多。”

“不见得吧。”

“我看是这样。比如说这张书桌,这上面的油漆的层次,经历的漫长年代、气候变化对它的影响等等,不是只有您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吗?我才十四岁,要谈论这种事还太年轻。”

他站起来准备走了,远志老师发现自己答不出任何话来。

“我收你做学生时没想过这种问题。”远志老师老老实实地说。

“大概我的父母想过了吧。”小林调皮地做了个鬼脸。小林走了以后好久,远志老师还在回忆他父母的样子。那到底是一对什么样的父母?自从两年前他们将儿子送到这里来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他模模糊糊地记得那是两个高个子,过于彬彬有礼,动作敏捷,似乎很有决断力,又似乎犹豫不决。啊,他想起来了,那母亲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将小林送到远志老师这里来学习,就等于我们自己也在这里学习一样。”当时他听了她这样说,只是觉得她非常古怪,也没有去细想她话里的意思。小林年纪这么小,居然可以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划出一条界线来,这太罕见了。现在,他觉得这小孩的求知欲简直有点可怕(“我连他们是不是我的父母都怀疑”)。远志老师又回忆自己这些年里头同小林的师生关系,可是他发现很难得出什么结论。想来想去,他只能将这种关系称之为一笔糊涂账。真是一笔糊涂账啊。他俩总坐在同一张桌旁,课本摊开,一问一答。每次解答那些疑难时,他都觉得自己在走神,然而那种走神又并不影响他的正常思路。这同他以前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难道是因为他年纪老了吗?小林呢,在倾听时总是用空洞的目光瞪着他,从来不插话。是不是小林也在走神呢?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这种特殊的教授方式令他很愉快,很充实,本来,他生活中是很难有什么东西让他感到充实的。

可是这个小孩带来的这种思维方式一直让他不安。有时候,走在阳光里头,他会忽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他发现到处都是那种挑逗的阴影,一层又一层的,看不明白。他想起当今的流行称呼:“问题小孩”。一般人也许会认为这个小孩是问题小孩,其实呢,这个小孩的思路太清晰,太能解决问题了。就是他使得自己的生活成了“问题”。这样一想,又觉得那位母亲的话不无道理了。就是他自己,虽然已经六十三岁了,不也正在每天学习吗?这个既让他感到温暖,又让他产生恐惧的小孩,其实是他最好的老师呢。可是他仍然为小林的前途忧虑,他是个古板的人。

远志老师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牌局,仔细地打量那四个心怀鬼胎的牌友。在凝视的那一瞬间,他有时会瞥见四种旋转的脑电波,浅绿色的、交错的光波。他们已经坐了一上午了,这需要什么样的定力啊。这种竭力要猜透别人的心思和诡计的思维活动,其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在他自己漫长的一生中,他也经常进行这种思维活动,却从未达到如此入迷的地步。这就是说,他的整个生活都是糊涂账,而不仅仅是同小林的关系。远志老师早年也玩过牌,那个时候,他的反应能力和推断能力都算是慢的。他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牌友,属于凑数的那种。楼下的这四个,显然已经达到了一种精深的境界,那种他想一想都要头昏的连环套。昨天他在菜市场碰见这桌牌局的牌友之一老任,他没话找话,奉承老任的牌技高超。没想到老任沉下脸来对他说,因为打牌,他变得如此空虚,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面破鼓,敲都敲不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