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应青与闻肇关系匪……(第2/3页)

“慌什么,该什么就干什么,不用搭理。”

来之前杭拾甫心里止不住的发慌,怕出大事,可此番见阿青如此镇定的模样。

心也仿佛一下子定住了。

他也清楚事情已经发生了,与其慌张不知自处,不如静待其发展。

如此杭拾甫也不再打扰阿青的闲情逸致,他退下了。

回去以后,他暗中让人观察城中百姓对此事的反应,然后再做打算。

同时应城的百姓也听说此事。

只是比起外界谴责的声音。城中大多数的百姓都保持了缄默。

无论如何,应城是城主保下来的,所以他们永远都会站在城主这一边。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傻子,抛开其他不说,阿青无缘无故怎么回跑去灭了扬州。

就是为了那私盐也不可能。

应城财力丰厚,私盐是赚得多,但确实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

因此,应城百姓都对此事的真实性存疑。

应城百姓的反应令杭拾甫等人松了一口气,他们管辖内的百姓的拥趸抵得上外界万千的诋毁。

或许有一点连他们自己都未有察觉,应城的百姓包括他们自己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将阿青当做某种信仰。

所以无条件信任她,无条件跟随她。

他们狂热地敬爱着她,纵使因此与天下为敌也在所不惜。

甚至在这一日,已经有人悄悄摸出了当初守城时的兵器。

要是真有一战,应城百姓不惧生死!

这样的话掷地有声地响彻在应城百姓心中。

除了应城,京都如今也为此事动荡不已。

此时闻肇刚刚将天下全部平定,也将当初大宁的一些遗臣请了出来。

这些遗臣大多数刚正不阿,干实事都算是能臣。

当初大宁破败这些臣子不得已回了家。

现在闻肇正是用人之际便将人请了出来,准备重新启用。

虽说这些臣子心痛旧朝破灭,但念及闻肇也算是出生名门,且善待于他们,更为重要的是,陶瓒出山了。

闻肇和陶瓒两人纠葛颇深有着积怨旧仇,但最后也不知道两人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

陶瓒居然愿意拖着年迈病弱的身子,助闻肇一臂之力,让其坐稳江山。

可以说,陶瓒一出,闻肇想要的旧臣自然没什么二话。

要知道陶瓒虽然行事激进,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此人在天下百姓文士间都有好名声,文臣也都唯他马首是瞻。

闻肇缺人,也需尽快稳定天下,所以陶瓒他必须得弄出来。

不过文臣多迂,且是又倔又迂,因此这段时间和闻肇手底下的武将已经吵了不少架了。

而现在众臣聚在一起又因为扬州城一事吵起来了。

一留着山羊胡,花白头发的文臣气得吹胡子瞪眼,也顾不上什么文人仪态了,扯着嗓子喊到:

“照你这么说,扬州被屠,这事就这么揭过了,不给死去扬州百姓一个交代,不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郭槐脾气也不好,早先有闻肇的交代还耐着性子好声好气地跟这群人说。

结果没想到这群倔驴,一个比一个牛,说的不听。

郭槐耐心也耗尽了,比嗓门大是吧,他郭槐就没怕过哪个:

“我说张大人,你能不能不要胡搅蛮缠,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百姓一个交代了?

我说的是,此事先容后,容后,等我们调查清楚了再说。”

“容后容后,怎么容后?现在百姓群情激愤,要拿罪魁祸首问罪。

这事已经捅破了天去了,再拖下去,失了民心。到时全天下都会传是我们包庇祸首。”

那山羊胡的张大人不甘示弱,嗓子提得更高了,而其他文臣也纷纷点头称是。

郭槐听着只觉得脑袋里噼里啪啦的,疼得厉害。

所以他就不喜欢这些老匹夫,又倔又不听劝。

他也心里幽怨,这破差事,闻爷倒是躲开了让他来和这群老倔驴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