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二十七(第3/4页)

用罢晚膳,夜已微阑,风雪又大起来。

桓煊道:“上回给你的棋谱记熟了?”

随随点点头:“记住了。”她本就善弈,那谱又简单,打一回便记住了,不费什么事。

桓煊便叫人收了茶床,摆好棋枰。

“看看你这几日有没有进益,”桓煊道,“这回授你八子。”

一边说,一边将八颗黑子摆在星位上。

两人都是静思寡言之人,一时只闻棋子敲在棋枰上发出的清脆声响。

至中盘,桓煊有些诧异,这女子的棋感竟然出乎意料的好。

她毕竟学棋日短,局部的攻守有所欠缺,但难得有大局观,棋路虽生涩,但每落一子,总有呼应。她背的谱少,用起来也不拘泥,倒是时常走出意想不到的一着。

他们上回对弈是数日前,同样授九子,他已能感觉到她的棋力有明显提升。

他撩起眼皮,看了看随随,女子拈子沉吟的模样给她添了几分幽静娴雅。

“你的棋感很不错。”他一向吝于夸赞,能从他口中听到一个“不错”,实非易事。

随随抬头浅浅一笑:“多谢殿下夸奖。”

棋感难以言喻,但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阮月微当初狠下苦功,记下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棋谱,但与他的差距越拉越远,便是天生不擅布局,总盯着一隅,且拘泥于棋谱,因此下了许多苦功,棋艺仍然难称顶尖。

他的母亲倒是擅弈,长兄还在世时,他母亲尚未对他避而不见,他去宫中请安,母子偶尔也会对弈上一局。他们母子相处少,情分稀薄,相对而坐时常没话说,手谈倒是避免了尴尬。这也是他母亲难得夸赞他的时候。

“兄弟三人中,棋艺倒是你最好,”他母亲曾道,“你长兄性情恬淡,不喜征伐,不在意胜负,棋风也温和挺缓,你二兄失之躁进,攻杀凶狠,却少了大局观,倒是你,布局杀伐两相宜,厚势而锐意,假以时日,恐怕我也不是你敌手。”

“观棋如观人。”他母亲道。

而她自己的棋风刚强执拗,一如她的为人。

桓煊回过神来,捏了捏眉心:“胜负已分,这局棋便到此为止吧。”

随随依言收起棋子。

桓煊静静注视着她,这女子屡次让他刮目相看,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你的骑射不错,从棋路中也可看出,有些排兵布阵的天分,”他忽然道,“若是在军中,倒是个可造之才。”

随随心头一凛,难道叫他察觉出什么了?

她自问已将棋力隐藏得很好,即便是桓煊这样的高手,当也看不出她善弈。

她稳了稳心神,微露赧色:“殿下说笑,女子怎么能从军。”

桓煊却道:“并非说笑,大雍是有一支女军的。”

不过并不隶属于朝廷,而是在河朔,这支军队是萧泠在接掌三镇兵权之后用了数年时间建立的,军中女子多是战乱中失去父兄、丈夫的孤贫之人。

当时萧泠组建这支军队,无疑是惊世骇俗之举,便是在河朔军中也多有反对的声音,但在后来的战事中,这支女军骁勇善战,完全不逊于男子,其坚韧不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些反对的声音便渐渐销声匿迹了。

在战死沙场前,她的军队和幕府中不乏女子将领和幕僚,亲卫中也多有女子。

桓煊瞥了眼对面的女子,想起她今日马上的风姿,不知怎的又想起桓明珪那厮的“明珠蒙尘”。

他将这念头从脑海中扫出去,揉了揉额角,想这些无谓的事做什么,左右她是不可能再去别处了。

随随听他提到女军,眼皮便是一跳,静待了片刻,他却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又不似在试探,按捺下心中不安,把棋笥收好。

桓煊道:“这棋枰棋笥便送与你吧。”

随随微怔,不说这些墨玉和羊脂白玉的棋子,便是这张紫檀嵌螺钿的棋枰,也是御用之物,他不是奢靡无度的人,怎么随随便便就拿来赏人,不过横竖她也不可能将这些东西带走,便坦然地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