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六十九(第4/4页)

皇帝向众人道:“河朔的事想必诸位都已听说了,萧泠还活着。”

这消息太过匪夷所思,许多人听说后仍旧半信半疑,疑心是有人假借萧泠之名起事,毕竟她的声名在河朔三镇无人能及。

可如今皇帝如此一说,他们便知此事不假,俱都面面相觑。

皇帝猜到他们所想,苦笑道:“能在两月之内连拔数城,几乎兵不血刃就把薛郅逼退至镇州,除了萧泠还能有谁。”

他顿了顿道:“诸卿说说看,河朔的局面朝廷该当如何处置。”

他虽然这么问,但在场的臣僚都知道,既然萧泠活着,朝廷能做的事情委实没剩下多少。

萧泠不是萧同安,也不是薛郅,她在河朔三镇的人望不是一般人可比,在三镇可谓一呼百应,一听说她活着,好几个守城的将领不战而降,可谓望风披靡。

朝廷可以用敕封来拿捏萧同安和薛郅,却不能对着萧泠故技重施,即便没有朝廷敕封,她的节度使之位也稳如泰山——何况薛郅尚未得到朝廷正式敕封,说起来萧泠才是名正言顺的节度使。

朝廷再要派中官监军,或者暗中挑拨三镇将领内斗,几乎已不可能成事。

臣僚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番,自然也议论不出什么来。

皇帝听了半天,烦躁地揉了揉额角道:“诸卿若一时想不到良策,不如回去深思熟虑一番。”

众臣退下后,皇帝留下太子和几个腹心之臣。

桓煊要行礼退下,皇帝却道:“三郎留步。”

太子脸色微微一变,桓煊仍旧波澜不惊,只是停下脚步,行个礼道:“阿耶有何吩咐?”

皇帝道:“三郎在府中将养多时,身子好些了?”

桓煊道:“承蒙阿耶垂问,已无大碍。”

皇帝颔首:“脸色是比先前好多了。”

他沉吟良久,挥了挥手道:“这里没有别的事,你大病初愈,早些回府吧。”

桓煊脸上也不见失落,行个礼便退了出去。

待三子走后,皇帝揉了揉眼皮,向留下的三五腹心道:“薛郅已退至成德,萧泠拿下三镇是迟早的事。”

他看向兵部侍郎道:“依卿之见,打下成德还需多久?”

兵部侍郎皱着眉忖道:“臣愚见,年前大约能见分晓。”

皇帝摇了摇头,低落道:“用不了那么久,三镇乱了这么久,军民思定,全等着一个能号令三军的强将呢。依朕之见,薛郅撑不到入冬。”

他顿了顿道:“神翼军的主帅还虚悬着,不能一直让副将暂代着。”

太子的脸色微微一沉。

本来朝廷可以用节度使敕封拿捏薛郅,河朔的局势不必担心,可现在萧泠眼看着用不了几个月便能复位,三镇重归强将麾下,朝廷便不得不慎之又慎了。

如今朝中能与萧泠抗衡的将领唯有齐王,皇帝一定已经开始动摇。

皇帝的目光从太子脸上扫过,不动声色地将话锋一转:“只是三郎尚未痊愈,他的年纪也轻了些,打下淮西实属侥幸。依诸卿之见,朝中哪位将领可担此众任?”

神翼军主帅的任命事关社稷,没人敢妄言,众人一时间都沉吟不语。

皇帝看向二子:“太子以为何人堪当此任?”

太子额上冒出虚寒,他定了定神道:“臣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先提,合不合适朕与诸卿自有判断。”

太子暗暗握紧拳头,又缓缓松开,终于下定决心:“私以为武安公久历沙场,老成持重,庶几可以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