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027 惊座 一群抢徒弟的老家伙(第2/5页)

林国栋心领神会:“好!妈妈你唱铁镜公主,我唱杨四郎。”

《四郎探母》是改编自宋元时期杨家将的一段故事。杨四郎就是佘太君的四子杨延辉。

故事中,身为宋朝将军的杨四郎落在敌营被俘虏。为了求生,杨四郎便隐姓埋名,娶了辽国萧太后的次女铁镜公主为妻。

十五年后,杨四郎听说自己的弟弟前来征讨辽兵,而母亲佘太君也押粮草随军同来,不禁想去探望母亲佘太君。于是和公主连夜商量谈判。③于是有了这段著名的唱词:《四郎探母》。

唱京剧十分不简单: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门槛要求。④

林桥先摆出一个最标准的“旦字步”:两脚平站,中间隔一脚的档子,再双手勾成兰花指,放在了齐胸的位置。

手和脚都摆齐整了,再把两只眼睛往下一看,最后往上一瞪,摆出半怒半嗔的样子,同时配合松腰撤步的姿势,这样规规矩矩一板一眼,才算是“花旦登场”完毕。

(花旦指的是戏曲中的年轻女性。)

不懂行的导演组还在纳闷:林桥怎么还不唱?这动作怎么这么多?弄得花里胡哨?

倒是几位京剧教授开始鼓掌:

“不错!这个花旦的撤步很标准啊!”⑥

“林小姐肯定是专业学过的啊,旦角云手,还有这模样身段也无可挑剔。”

“可惜了,确实是唱花旦青衣的好苗子。就是年龄大了点,不知道嗓音条件怎么样。”

“要是她刚上大学的时候遇见我,我就把她收了门下……”

门外的陆熙年也看出了内行来。行家一出手,才知道有木有。师妹在戏曲上的精通造诣,真的是超乎他的意料。原来她不光是太平歌词唱得好,唱京剧也是个好行家。

林桥开始唱:“你那里休得要巧言来辩,您要见高堂母咱不阻拦……”⑦

内行听的是味道,这下所有教授都听出了这花旦的细致韵味来——

“林小姐唱的不错。我看她能够得上专业水平,肯定能登上大雅之堂。”

“这相声门的女角儿,原来唱京剧也这么好听啊。真是个人才。真可惜不是我的徒弟!”

林桥唱罢,接下来林国栋对唱道:“公主虽然不阻拦,无有令箭怎过关?!”

!!!!

唱得好!

绝顶棒!

几个京剧教授的脑子里传来“轰隆!”一声响——老天爷,这是个6岁娃娃唱的戏?

林晨晨童子音的条件本来就好,能把生行唱好的小娃娃,全国范围内也有几个。但难得一见的是这股“老派”十足的京剧韵味。

还有这气口的处理:林晨晨的中高音切换自如。还能在气口接不上的时候,机灵地换个切音(京剧术语:把字咬得有力些,延长唱的时间),显得唱腔十分俏皮灵动。

唱着唱着,六岁的娃娃自己摆出了一个云手的动作,配合眼神戏和步伐,把“杨四郎”这个角色表演的丝丝入扣。

林桥:“有心赠您金鈚箭,怕你一去就不回还。”

林国栋:“公主赐我金鈚箭,见母一面即转还。”

场上两个人认真唱着四郎探母,对他们来说,这真的是太简单不过的配合。林家茶楼的节目单上,最后收尾的节目必定是唱戏。这样客人们走的时候才能回味无穷。

顺便推销:欢迎下次光临我们家茶楼,还送一碟免费的花生米哦!

他们丝毫没注意到那几个老教授脸上的肌肉都在发抖,还有个七十多岁的京剧教授打翻了茶水杯,自己都不知道。

节目组的王导演听不出什么名堂来,只能问懂行的陆熙年,“陆老师,怎么这些教授都不说话了?他们唱的到底怎么样?”

“林桥算得上非常专业,林晨晨……可以直接参加春晚表演。”这是陆熙年的评价。国内应该没有唱的比林晨晨还好的娃娃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