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慈善基金会(第2/5页)

沈嘉没答应,“本官还有事得先离开,不过你们若是对报纸上的学问有疑问可以写信投入信箱,会有人替你们答疑解惑的。”

“果真?”众人还不知道那信箱有这样的作用,当下高兴极了,还有人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看样子是积攒了不少以前的问题。

“既然沈大人有事,那我等就不打扰大人了,不过还是要谢谢大人上次给的几项提议,非常有用。”柏宴郑重地道了谢,他此次秋闱已经过了省试,对明年的会试他也非常有信心。

“有用就好,看来这次考的不错,那就预祝几位明年春闱取得好成绩,早日与在下同朝为官。”

“学生等一定尽力!”众学子激情澎湃,恨不得回去挑灯夜读,只为了明年能和沈嘉站在一起。

沈嘉告辞离开,赵庭个子矮小,刚才一直站在他身后,此时转身离开,众人也就看到了他的背影。

柏宴盯着那背影看了一会儿,有些莫名的眼熟。

同伴见他在发呆,问道:“柏宴兄,咱们该上楼了。”

柏宴回神,问身旁的好友:“刚才那孩子是谁?”

“这我哪知道?”好友笑着打趣道:“柏宴兄怎么突然对一个孩子感兴趣了,能跟着沈大人一起出门的,肯定是他家的亲戚,听说沈大人的大外甥差不多就是这个年纪,应该就是他吧。”

柏宴点点头,想来也只有这个答案了,至于眼熟什么的,只是个背影,小孩子应该都长的差不多。

赵庭等上了马车才问沈嘉:“沈大人认识徐首辅的孙子?”

沈嘉愣了愣,问:“哪个?”

“徐柏宴。”

“是他?我之前倒是不知他的身份,看着与徐首辅也不太相似。”

赵庭也是在宫宴上见过这个人,印象深刻,因为他抚了一手好琴,要不是自己没时间学琴,肯定要将他召进宫当自己的夫子。

“他是今年的学子,如果不出差错,明年的金榜上肯定有他的名字,就不知道到时候皇上会怎么安排他了。”沈嘉对柏宴这个人还挺有好感的,毕竟长得好,气质好,也有礼貌,且身上并没有高门大户的那种矜骄之气,与徐首辅那老狐狸的气质也很不一样。

赵庭对此并不关心,反正他知道徐首辅在朝中一日,他的子孙后代就不可能做到五品以上的高官,这是历朝历代的规矩。

不过算算他的年纪,恐怕也坚持不了几年了,就不知道下一任的首辅会是谁,他瞥了沈嘉一眼,私心里,他觉得沈嘉的才能与心性足以担此大任,可惜太年轻了。

回去的路上,赵庭给皇叔带了个礼物,这是跟沈嘉学的,他去沈府的日子里,只要家里有孩子在,沈嘉都会从外面带些小东西回来,有时候只是几文钱的小东西,但那份关怀最让人动容,所以他每次出宫也会记得给皇叔带样东西回去。

入宫后,赵璋果然还在御书房忙碌,看到沈嘉和赵庭一起回来,突然觉得,如果他们俩人有个孩子,大概这就是最正常的一家三口的画面了吧?

两人行了礼,赵庭把手上的花篮送到案上,那是他从一个年幼的女童手中买来的,花了五个铜板,花篮是竹子编的,手艺一般,篮子里的花因为采摘下来的时间太长已经有些焉了,这样的东西别说是皇帝,就是普通人家也未必会看在眼里。

赵璋拿起来观赏了一番,问他:“今日出宫可有所得?”

赵庭已经打好了腹稿,开始侃侃而谈,从见到报刊亭开始,到书铺里的学子聚会,最后说了一句:“若是百姓人人都识字,那我大晋才是真正的强国,侄儿有一提议,不知可否行得通。”

“说说看。”赵璋鼓励道。

“沈大人说,要想全民皆可上学堂,则要朝廷在各地建立免费的学堂,让适龄孩童都能上得起学,可侄儿知道做不到这个,那可否在长安城内建几所学堂,招募有志之士免费为孩童开蒙?我瞧着那些学子每日吟诗作对,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要么就是狎妓喝酒,不如把大好时光用来教育后人,只要给点适当的奖励,肯定有人愿意出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