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7页)

只是现在规模还没起来,养鸭场资金还不宽裕,所以余思雅才没将这个事提上日程。

对于余思雅的提议魏主任没有意见:“我也不大懂,你看着办吧。”

得了领导的授意,第二天,余思雅就在广播里通知了这件事。养鸭场需要招两名职工,负责孵化小鸭,男女不限,品行端正,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最好懂机械,先初选四个人培训,然后淘汰,最终录取两名。

这个消息一出,公社又轰动了。这不同于上次的饲养员,这个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称得上一句技工,而且工资也跟着上涨了,十块钱一个月。

不少有志于此的都想方设法地拐着弯来打听公社具体有什么要求,可惜余思雅油盐不进,谁来了都不知道她要什么样的人。

等到了招工那天,公社来了上百名同志,全是奔着孵化工的岗位来的。

见到这么多人,余思雅吓了一跳,短暂的惊愕过后,她直接来了个简单粗暴的筛选。

“这里有两本书,每个人读三页,读得流利就算通过。”余思雅把在省城买的两本书拿了出来,一本是养殖技术,还有一本是机械相关操作。

要是连这种书上的字都不认识,那也不用来了,毕竟以后他们这养殖场里的孵化机是要自己摸索改进使用,说白了,就是要自己看书学习进步。

这个考验虽然简单,但却考住了不少人。因为这十年,很多上学的孩子都背语录去了,学业实在是荒废得厉害,很多小学毕业生的识字量并不大,书念得磕磕绊绊的。

这一通筛选下来,还有三十几个人。余思雅直接叫来小李:“你带他们去看看两台孵化机,讲讲原理,看谁记得最快,再把这几个坏的收音机给他们拆,谁拆了能装上修好,就录取谁。”

非常时刻就要行非常之法,他们没有其他的条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工人了。

折腾了一天,总算选出了四个人。余思雅借了小李,让他带着他们开始孵化鸭蛋,从中再选两名。

第一次孵化小鸭,余思雅担心他们经验不足,成功率低,所以只拿出了两百枚鸭蛋给他们孵化,两台机器各一百只鸭蛋,分两组孵化,两人一组,也算是对他们的考验。

鸭子的孵化周期一般在28天,这个时间还长着呢,余思雅将这个事丢给小李除了隔三岔五去看看进展就没管了。

她还有其他的事要忙,当务之急就是收购红薯和南瓜做储备粮。红薯产量高,亩产能到几千斤,而且味道也不错,还能在地窖里储存好几个月,所以在乡下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主食。

除了自留地,勤劳的乡下人经常会在路边,沙地,山坡上种红薯,所以产量也很高,吃不完就拿来喂家里的牲畜。除了红薯,南瓜也是收获颇多的一种食物,随便哪里挖个坑,丢两颗南瓜子,到了夏天满地都是南瓜叶,能长出不少南瓜。

这两种食物都不在纳粮的名单中,产量又大,所以勤快的人家通常都有剩,是廉价又易保存的天然饲料。

余思雅把计划书给魏主任过目后,便在喇叭里发出了通知:“明天早上八点,清河鸭养殖场收购一批红薯和南瓜,红薯两分钱一斤,南瓜一分钱一斤,要求南瓜红薯完好无损,无腐烂,无刀口,没泥土。但凡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者,一旦发现,纳入养殖场黑名单,从此拒收该户人家的任何产品,招工也不予考虑!”

这个价格不算便宜,因为一个红薯大点都一两斤,一棵藤下能长好几颗红薯,一个南瓜轻的几斤,重的一二十斤,一个都能卖一两毛。而且乡下家家户户都种了,根本没人买,城里人也很少有需要的,连供销社和收购站都很少收。

大家除了自己吃,喂鸡喂鸭喂猪外没有其他用处。现在有人愿意花钱买,那可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