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3/7页)

这通发言简短却掷地有声。

食堂外的同学们愣了一下,纷纷反应过来,连饭都不打了,赶紧挤到桌子前:“给我一份,给我一份!”

校学生会的同学们松了口气,一边发报纸,一边提醒大家:“每个人领一份,特刊数量有限,我们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看到咱们的报纸!”

年轻学生历来是最热血、最富有正义感的群体。听到这话,很多人主动走出了排队的队伍:“我室友领了就行,回头咱们宿舍一起看!”

这样的人不少,还有人自动站出来,帮学生会的同学们主持秩序,让大家有序排队,尽快将特刊发了下去。

这一天,省大的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校报、对学生会和学校的不满全化为了对越的愤怒。

其他学校的同学还没反应过来,有的过来找老乡找好朋友,问:“咱们不是说好了,要组织省城学生联合会,一起讨伐你们校学生会的吗?”

“不了,不了,还讨伐什么,咱们学生会那可是真正的爱国,给咱们普及历史呢!”省城大学的学生纷纷摇头拒绝。

其他学校的同学全傻眼了,大哥,你玩我呢,昨天你都还跟我说要联合大家将你们学生会搞下台,结果今天就投降了,站到了敌人那边?

为了平息朋友老乡的不满,这些同学只好将第二季校报特刊拿出来跟对方分享,然后解释这个事,是他们误会校报的良苦用心了。看看,人家校报特刊出第一期的时候就标了第一期,这肯定有下回啊,是当初他们自己不细心,没留意到这个事,脑子被愤怒冲晕了头。

这么一传十,十传百,消息很快就从本校扩展到了省城其他高校。

省城是C市的省会,全省最大的城市,也是文化经济中心,全省绝大部分高校都在省城。这一传播,几乎相当于省城的学界都对这段历史和中越之间的这场争端有了清晰的了解。

这虽然只是发生在学生和各大高校之间的事情,但传播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还是惊动了省城其他媒体。

校报第二期特刊发行的次日,路明惠就到学校里找到了余思雅。

听说余思雅是学校学生会主席,路明惠马上明了,见面就说:“这是你的手笔吧?”

余思雅笑眯眯地承认了:“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路主编的慧眼。”

路明惠嗤笑一声:“算了,你就别拍我马屁了。你们这引导舆论的水平不比咱们这专业媒体差嘛。”

余思雅没有为自己辩解:“我只是希望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们能了解这段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国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咱们今天的太平安康都是由无数的鲜血浇灌而成!”

因为不了解,因为巨大的落差,当外面的消息铺天盖地的传进来后,巨大的思潮冲击,不少人才会迷茫,才会产生质疑。但纵观建国以来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能走到今天有多不容易!

路明惠一怔,愣了片刻后笑道:“你啊你,你让我说什么好,我们媒体的工作都被你们给干了。”

余思雅笑着说:“这倒没有,我们校报也属于媒体呀,引导同学们的正确思想价值观也是校报的职责所在。”

这话说得路明惠都有些汗颜了,不由笑道:“你们校报火了,现在市面上对于你们这两期校报特刊那是一报难求,咱们报社都只有一份。我估计啊,你们校报这两期特刊以后都会成为珍藏。”

要珍藏起来也不错,以后给后人看,让大家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余思雅笑着道:“路主编早说嘛,我给你留两份。”

也就是说现在没有了,路明惠也不追着这个问了,摆摆手说:“不提这个,你们校报特刊出了两期,还有第三期吗?”

余思雅没瞒她:“有的。”